2010-07-21 10:58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3.10.5施工环境的管理——了解
(1)环境管理的特点
环境管理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环境方针的要求,制定程序、资源、过程和方法,管理环境因素的过程,包括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节约建设资源等。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环境的控制。项目设计方案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对环境的间接影响明显,施工过程则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的主要因素。
(2)施工环境的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是施工环境的污染预防要求。保护和改善项目建设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需要。文明施工是环境管理的一部分。
(3)施工环境管理的要求
1)环境因素识别和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①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环境管理组织。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环境管理组织的统一管理,并接受监督检查。
②施工现场应及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具体包括与施工过程有关的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的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应用科学方法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③根据法律法规、相关方要求和环境影响等确定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并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策划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2)环境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短期培训、上技术课、登黑板报、广播、看录像、看电视等方法,进行企业全体员工环境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专业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环境管理的规定。
3)现场环境管理的运行要求。
①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应结合施工要求,从制度上规定施工现场实施适宜的运行程序和方法。
②在与施工供应方和分包方的合作中,确定施工环境管理的基础要求,并及时与施工供应方和分包方进行沟通。
③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现场堆放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环境防护等设施。
④根据事先策划的施工环境管理措施落实施工现场的相关运行要求。包括: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全面实施针对施工噪声、污水、粉尘、固体废弃物等排放和节约资源的环境管理措施。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区施工,或者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应当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⑤及时实施施工环境信息的相互沟通和交流。针对内部和外部的重要环境信息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预防环境管理的重大风险。
4)应急准备和响应。施工现场应识别可能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应急准备手段和资源。环境应急响应措施应与施工安全应急响应措施有机结合,以尽可能提高资源效率,减少相应的环境影响和损失。
5)环境绩效监测和改进。施工现场及时实施环境绩效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围绕污染预防改进环境绩效。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