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 11:3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风险的分类识别
一、准备不足带来的风险
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往往与采购活动的绩效指标,如成本、采购周期或采购质量等息息相关。例如,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业主经常需要对所招标的标的物采购过程拟定时间进度安排,并安排必要的人力和时间去完成过程中的每个任务或工作单元。而在实施过程中,业主有时对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说达到一个工作时间节点所需要的努力没有充分预估,通常原因源于:业主对所招标的标的物缺乏明确的要求或规范;业主对采购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生疏,缺乏应对经验;影响因素相互关联从而导致复杂程度高,完成的难度超过预期;业主对招标采购存在偏见,或对完成采购过于乐观。
这类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可概括为业主对招标采购管理模糊不清。例如,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必须给出项目的招标范围,即明确采购的内容和供货(服务)范围。招标范围不明确,一方面造成投标商投标报价不准确,产生多报漏报现象;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投标商钻空子,在中标后引起合同争议,影响项目的后续进展。而招标后进行设计变更容易造成索赔或者诉讼。对于业主而言,这种变更风险往往造成投资额的增加,使项目的预算难以掌握和控制。对于投标商来说,也会感觉招标人不严肃,无所适从,对招标的严肃性产生质疑。
缺乏充足的信息支持或有效管理体系进行采购活动,势必导致这类风险产生,使得预期的采购进度与采购绩效无法顺利实现。
二、业上方内部意见不同导致的风险
在很多项目,特别是大的项目中,业主方内部对某一项决定常常会有不同意见。即使业主方成员的本意都希望招标采购活动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但是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不同,或者为了个人或小群体的利益,都可能引起采购过程中推诿与扯皮情况出现。
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情况:业主内部对招标采购活动的采购绩效认识不同;业主内部分工不明确,导致无人对延迟的采购进度负责;被分配任务方无能力按时完成所分配的任务;个人或小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业主方的整体利益。
这类风险较之第一类由于准备不足带来的风险,有更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往往是随着采购过程的深入逐渐暴露出来。而事后进行亡羊补牢,需要业主方付出很高的代价。严重的情况,可能直接导致招标采购周期无限期拉长。
三、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风险
2008年2月,国内媒体爆出一则新闻:“国内铁矿石价格飙涨,钢价一路全线追涨”。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由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CRVD)率先公布价格开局,当地时间2月18日晚间,巴西淡水河谷在其官方网站上确认2008年铁矿石基准价上涨65%.
自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年年上涨、岁岁翻新。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国内铁精粉已由663元/吨飙升至1238元/吨,涨幅高达87%,焦炭上涨79%,生铁上涨71%,废钢价格上涨50%.原材料的上涨,推动国内钢材产品全线追涨。自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每年海运贸易量近50%运到中国市场,且每年净增量达80%以上。中国市场的这一强大需求,为国际铁矿石巨头大幅抬高价格提供了最重要的注解。
这则新闻传递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采购方的业主而言,外部因素瞬息万变,这种变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从招标采购的角度上看,虽然招标文件对投标价格在投标有效期内可以约定为固定价,从而规避招标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但是,由于存在上面分析的两类风险,一旦原定的采购进度延迟,供应商就无法按照原有投标价格供货,这时诸如原材料上涨等风险还是会导致业主采购成本激增。
这类风险在招标采购中通常有以下两类:一是市场供应风险,例如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设备供应方破产等;二是政治及社会风险,这类风险种类较多,一且发生,通常对业主方构成不可抗力。例如,招标工作已实施,但此时政府要求重新调整工程规模,工程开标半年以后仍未定标,投标书早已超出投标有效期。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