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1)运用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
2)运用经济手段,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
3)运用科技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全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制化水平;
5)运用示范手段,做好重点区域和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
6)加强国际合作。
(4)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2002年中国政府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
2)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尽量减少贫困人口。
4)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组织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京津风沙源等重点工程的治理建设。在过牧地区实行退牧、封地育草,实施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治理工程。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继续建设”三北“(东北、西北、华北)、沿海、长江、珠江等防护林体系,加速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生物资源和湿地资源,实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工程,恢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5)推行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以水费合理定价、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加强江河源头的水源保护。积极开展人工降雨(雪)、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超采。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6)注意保护耕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持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城乡和工矿用地的整治、复垦力度。根据工业区、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保护区等不同的土地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保护的法制建设,依法强化对耕地的保护与管理。
7)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
8)严格草原保护,禁止乱采滥垦。
9)重视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力度。
10)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整顿矿业秩序。
11)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
12)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13)不断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巩固“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治理成果,启动长江上游、三峡地区、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抓好渤海、黄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实施二氧化硫与酸雨控制区(简称“两控区”)和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强噪声污染治理,推进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推进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努力实现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14)提高防御各种灾害的安全网络能力。
15)推进城镇化进程。
16)充分发挥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17)完善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
18)增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19)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