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策
决策是为达到某一目的,对若干可行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从中选择较优方案的过程,是在权衡各种矛盾、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后做出的选择。
按照现代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交织、往复循环、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
(2)决策分类
根据决策目标的数量,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单目标决策:其特点是决策目标单一,一般是效益(产量、产值、利润等)最大,或支出(费用、时间等)最小。
2)多目标决策:是以达到两个以上目标为准进行择优的活动。
根据决策问题重复情况,可分为常规型(重复性、程序化)决策和非常规型(或称一次性、非程序化)决策。
1) 常规性决策:是解决生产、建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问题反复出现,企业为提高决策效率,制定了相应的程序、模型、参数或标准等,可以有章遵循。
2) 非常规性决策:是要解决过去完全没有或仅部分出现过的问题,往往缺乏类似问题处理经验。决策层次越高非常规性决策就越多。
根据决策问题面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 确定型决策:是面对的只有一个确定的状态,既发生或不发生是确定的。
2) 风险型决策:是面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状态,各个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是可以知道的。
3) 不确定型决策:是完全不知道各个状态出现的概率
(3)建设项目投资决策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决策单位或决策者按照客观的建设程序,根据投资方向、投资布局的战略构想,充分考虑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在广泛占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种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决定项目是否建设,在什么地方建设,选择并确定项目建设的较优方案。
(4)建设项目决策的类型
1)企业投资决策。企业投资决策是指企业根据总体发展战略,按照资源整合的需要,以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和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做出是否投资建设项目的决定。
2)政府投资决策。政府投资决策是指政府有关投资管理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经济调节、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政府投资的项目从社会公平、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政府投资的范围,能否实现政府投资的目标,从而做出政府是否投资建设项目的决定。
3)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按照银行“独立审贷、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原则,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申请的项目贷款进行审查,分析企业的信用水平、经营管理能力、项目的盈利性和企业的还贷能力,从而决定是否贷款。
(5)建设项目决策的任务
1)确定投资目标。确定投资目标,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企业投资目标首先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战略,能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并获得经济效益;同时要符合国家、地区、部门或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符合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
2)明确建设方案。根据确定的目标,拟定多个可行方案。评价一个方案是否可行,要看它是否满足技术上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财务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要求。
3)确定融资方案。要对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进行估算,分析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为项目的建设确定可靠的、低成本融资方案。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