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13:34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采购的发展
公用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运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时所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为政府采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合法性论证。
(1)政府采购是对政府失灵的有效应对
政府失灵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在政府的政策供给、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中得不到有效满足的一种现象。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与原因一般包括:
1)公共决策制定的失灵。其原因在于:
其一,公共利益难以被准确捕捉。
其二,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其三,社会公众的短见。
2)公共政策执行的失灵。其原因在于:
其一,执行公共政策的政府组织缺乏竞争压力。
其二,政府机构执行公共政策缺乏足够的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其三,对公共政策的监督很难严格落实到位。
3)政府寻租。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寻租主要有三类,即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和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寻租现象是政府失灵最为严重的体现,它不仅会带来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影响社会稳定。
4)官僚组织的膨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组织对于规模的追求、在利益再分配上的特权和财政幻觉具有让其具有自我膨胀的冲动。
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以上四方面的政府失灵很难靠政府的自律来解决,公共选择理论主张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政策领域来提高其运行效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主要包括:其一,明晰和界定公共物品的产权,以此遏制掠夺性消费和搭便车现象;其二,完善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机制,使投票人尽可能真实地显示其偏好;其三,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来组织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供给。
(2)政府采购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关键环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政府,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门机构之间展开竞争,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它的实质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它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新公共管理更加强调效率、结果和服务质量,它更倾向于探索代替直接供应公共产品的方法,从而提供成本节约的政策结果。
其二,新公共管理倾向于在行政改革的实践中广泛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并用企业管理理念来重构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
其三,新公共管理关注权威与责任的对应,通过要求提供有关结果和全面成本的报告来提高责任度和透明度,采用绩效管理的方法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绩效。
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再造的核心就是讲究成本和效益,引入市场元素,用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遏制浪费、僵化、腐败等政府失灵现象。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鼓励政府以政府采购的形式,用竞争机制来配置公共资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