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一)选取不确定因素
进行敏感性分析首先要选定不确定因素并确定其偏离基本情况的程度。
可以选取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建设投资、产出价格、主要投入价格或可变成本、运营负荷、建设期以及人民币汇率等,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也可选择其他因素。
(二)确定不确定因素变化程度
敏感性分析通常是同时针对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变化和有利变化进行,以便观察各种变化对效益指标的影响,并绘制敏感性分析表或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一般是选择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为了做图的需要可分别选取±5%、±10%、±15%、±20%等。对于那些不便用百分数表示的因素,如建设期,可采用延长一段时间表示,例如延长一年。
百分数的取值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并不在于考察项目效益在某个具体的百分数变化下发生变化的具体数值,而只是借助它进一步计算敏感性分析指标,即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
(三)选取分析指标最基本的分析指标是内部收益率或净现值,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选择投资回收期等其他评价指标,必要时可同时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通常财务分析与评价的敏感性分析中必选的分析指标是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经济分析与评价中必选的分析指标是经济净现值或经济内部收益率。
(四)计算敏感性分析指标1.敏感度系数敏感度系数是项目效益指标变化的百分率与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敏感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E=(△A/A)/(△F/F) (13-1)
式中:E——评价指标A对于不确定因素F的敏感度系数;
△A/A——不确定因素,发生△F/F变化时,评价指标A的相应变化率(%);
△F/F——不确定因素F的变化率(%)。
E>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同方向变化;E<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反方向变化。|E|越大者敏感度系数高。
说明:敏感度系数的计算结果可能受到不确定因素变化率取值不同的影响,敏感度系数的数值会有所变化。
2.临界点临界点是指不确定因素的极限变化,即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使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的临界数值,也可以说是该不确定因素使内部收益率等于基准收益率或净现值变为零时的变化率,当该不确定因素为费用科目时,为其增加的百分率;当该不确定因素为效益科目时,为其降低的百分率。
临界点也可用该百分率对应的具体数值表示。
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图求得临界点的近似值,但由于项目效益指标的变化与不确定因素变化之间不完全是直线关系,有时误差较大,因此最好采用试算法或函数求解。
临界点的高低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有关。
在一定的基准收益率下,临界点越低,说明该因素对项目效益指标影响越大,项目对该因素就越敏感;
临界点的高低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有关,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随着设定基准收益率的提高,临界点就会变低。
(五)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述1.编制敏感性分析表2.绘制敏感性分析图(六)对敏感性分析结果进行分析1结合敏感度系数及临界点的计算结果,按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进行排序,找出哪些因素是较为敏感的不确定因素。敏感度系数较高者或临界点较低者为较为敏感的因素。
2.定性分析临界点所表示的不确定因素变化发生的可能性。
3.归纳敏感性分析的结论,指出最敏感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因素,粗略预测项目可能的风险。











扫一扫立即下载
扫码添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