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作业包括除油、除旧漆、除锈、抛光、打磨、酸洗、磷化、钝化、清洗等。前处理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来自前处理作业过程所用的有害材料及其工艺操作不当。
市场上提供的脱漆剂往往含有苯或苯的同系物,而常用的除油用有机溶剂以汽油和二甲苯较为普遍,此外还有丙酮等。
除油工艺还常常用到氯代烃类溶剂,如三氯乙烯、三氯乙烷和三氯三氟乙烷等,均属于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其中以三氯乙烯最为严重,它与水易生成剧毒的光气。
用化学方法除锈时主要采用硫酸、盐酸、硝酸和磷酸溶液,而且磷酸也是磷化处理液的主要组分,以上4种酸液在使用中,存在着化学灼伤和腐蚀危险因素。而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酸雾,既有腐蚀和职业危害问题,还存在严重的环境影响,需要治理净化。
而机械方法除锈工艺则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的问题。如采用机动工具除锈、抛丸除锈或喷丸除锈工艺时,会有大量粉尘散逸,超过作业场所允许的粉尘浓度限值,如果不进行有效地粉尘净化,必然造成职业伤害和环境危害。
粉尘净化、酸雾排放及其净化,以及除油工艺有机溶剂挥发等,都需要用机械通风。而通风系统所配备的风机和风管将成为主要噪声源。
在船舶行业、冶金行业以及机械工业系统的重机行业的涂装工艺中,大量进行二次除锈作业。在二次除锈作业中,当含锌的保养底漆(车间底漆)遇上车间内的焊接作业时,会产生锌蒸气,操作者将蒙受严重的锌职业病的危害。
上一篇:石化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现状
下一篇: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