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需求的文化渐进

2005-07-29 00:00    【  【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 多元化设计思潮的今天,文化性的介入已不可避免,其介入的方式是多重性的。通过环境艺术概念的设计、空间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布艺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陈设设计,均可产生一定的文化内涵,达到一定的隐喻性、暗示性及叙述性。

    关键词: 环境艺术 文化

    “麻烦你在设计这个空间时多加入一些文化氛围”这样的要求几乎每位设计师在和甲方的谈话中经常会遇到的要求。首先你可能会不以为然的在你的设计方案中加入许多代表一定历史文化的符号或是符号造型,然后按照你的理解也就是体现了文化氛围。但是文化是符号吗?是单一的造型语言吗?这些误区造成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把文化融入整个设计作品当中。要能让文化成为你设计思想以及设计定位中的灵魂,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产生,以及文化的发展和内涵。

    一、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文化”(culture)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整个世界的理解、认识的表现,所以,人类的文化来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实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文化的创造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脑力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是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分析后产生出的结论,因此,文化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是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的一支强大的精神力量。

    2、文化的大众性。文化的实质是要解决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文化活动必须要有人民的普遍参与才能产生和发展,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普遍存在的现象的一种群体的共同认识,因此,文化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文化的历史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对事物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特征进行揭示中,不断的沉淀和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各阶段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文化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任何文化都有时代的痕迹,所以,文化必然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4、文化的指导性。文化虽然是精神方面的产物,但其对人类的所有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力,文化可以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思想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准则,为了达到全社会的一致性,教育就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5、文化的差异性。由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局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历程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文化是一种社会状态的反映,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后表现出的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6、文化的渐进性。这种性质是指文化在发展中的强化与弱化的关系。文化在发展的道路上有些文化现今一直在使用甚至比过去更加崇尚,而有些文化现今已经成为历史只是在生活中偶尔拿出来品味一下其中的意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按我们习惯的划分,有从地域上划分的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城市文化、乡土文化等,也有按生活内容划分的服装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装饰文化等,我们要研究的是环境艺术文化。

    二、环境艺术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环境艺术文化是人类在解决居住需求过程中,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装饰手法来诠释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特点,以及空间和人的关系,在装饰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本质上看,环境艺术文化是人类对居住环境质量优劣的评价、理解及改造活动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人类在装饰方面积累的知识、作品、技能等的总和。环境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状态,因此,环境艺术文化除具备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历史久远。装饰活动是人类最早进行的文化活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居住在岩洞之时,在古人类居住的山洞内,洞内的岩画就已经具有了文化的特点,所以,人类从有居住开始,就产生了装饰文化,人类早期的岩画,出土的骨、贝化石,都是环境艺术文化早期的佐证。

    2、有强烈的社会性。从社会学角度上看,装饰不仅始终是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反映出强烈的阶段性,不同社会等级、阶层,装修装饰的内容、标准不同,在有阶级的社会中,色彩、造型、装璜等,都能够明确反映出社会地位的不同。

    3、限定性。环境艺术文化要求有载体,就是环境艺术工程作品,是通过作品反映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品味,所以被人们称为凝固的音乐,特定的环境艺术体现了装饰文化的限定性特征。

    4、多样性。从成就上看,人类在特定环境(建筑)内部的限定空间内,在装饰上已经创造出极高的水平,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装饰已经深入到环境艺术文化的各个界面。

    三、环境艺术文化的主要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装饰活动和环境艺术文化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环境艺术文化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类不可能脱离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来发展和完善装饰活动,在当前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对环境艺术文化的理解不同,环境艺术文化客观存在先进与落后的事实,什么是先进环境艺术文化呢,根据行业的普遍看法,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上看: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类营造舒适、安全、方便、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无论是公共建筑物的装饰装饰,还是住宅家居的装修装饰,都不能违背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人类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人类生活的舒适度,一切违背环境艺术设计根本目的的活动,都是腐朽、落后文化在环境艺术文化中的表现。

    2、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要以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装饰活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并将这一思想贯彻到装修装饰活动的全过程,在工程设计、选材等环节,坚持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这也是现代先进装饰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3、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看: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利于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提倡和发扬人类和平、发展的主题,也是先进装饰文化的重要内容。贯彻这一思想,就是要体现人类平等、互惠的原则,在环境艺术文化层面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程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弱质群体的生活,为老人、儿童、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创造便利的条件。

    4、在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上看: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应用人类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在营造舒适居住环境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因素考虑在其活动中,把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提高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建筑物的内在品质有突破性的升级。如何处理科技成果的应用问题,也是先进与落后环境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

    5、在处理与其它文化的关系上看:环境艺术文化必然要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也要适应其它文化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其他文化的发展要求,这也是先进环境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以前一阶段在旅游景点大修阴曹地府为例,就是落后的其他文化对环境艺术文化侵蚀的重要表现,但愿这种影响能够得到先进环境艺术文化的强有力的抵制。把体现时代特点,反映其它先进其他文化的健康作品提供给社会,促进其它文化的发展。

    四、功能对文化的影响

    “功能”(function) 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是指能给人在生活或生产中提供有利的环境。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建立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在人类生活的早期,首先想到制作容器用来盛水的人, 绝不会想到在若干年后会形成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它首先的功能需求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一种文化的形成起决定因素的是功能需求。功能需求也不是一直不会改变的,它会随着生产力以及当时工艺水平的不同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就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陶器文化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在陶器制品发展的早期由于当时人们对其功能需求只停留在盛水和装物的层面上,所以当时的陶器在外观上没有任何装饰。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单调的陶器已经和人们对其需求的尺度不相符合。主要是因为在,人们大面积使用单调陶器时其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使得对陶器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盛水和装物了,有了更高的需求,但需求又和当时的生活方式分不开。如一段时间内人们的生活习惯还是半蹲和站立的进食,这就使在需求范围只涉及到陶器的上面部分,对其改变也只停留在俯视可以观察到的面上进行装饰处理,而观察不到的底部没有改变。这样的变化过程说明文化发展是通过功能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说没有功能需求的变化,就谈不上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五、文化的渐进性对功能需求起指导作用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渐进性表现为强化和弱化。强化上是指某文化形成以后,在时间的推移的过程中,文化不仅没有被淡化反之赋予更强的历史特征。弱化是指已经形成的文化对当今的生活和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甚至阻碍社会发展,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其文化已经渐渐被人退出历史发展的舞台。

    1、强化表现最为突出是西藏的宗教文化。在最开始建造布达拉宫时,其作用是为宗教文化提供研究宗教文化场所以及体现统治者权利的标志。但今天再去看它的作用时,不难发现其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到过西藏的人群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目睹过,布达拉宫的周围经常会有一些宗教信徒从很远的地方来布达拉宫膜拜。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他们离布达拉宫还有多远,只要看到布达拉宫,哪怕是布达拉宫的屋顶上的一片瓦,他们就会走三步一拜。这种膜拜是五体投地的。综上所述,其作用以不仅仅是为宗教文化提供研究宗教文化场所和体现统治者权利的标志,而是当地人民把布达拉宫理解为神的化身。这样的变化是文化的强化过程,也是文化渐进性的特征体现。而其特点又直接对其功能需求起指导作用。

    2、弱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文学领域。唐诗宋词以及文言文的写作形式我们都会认为很好,但是现在不会用这种写作形式来交流。原因很简单,其形式以不能适应人与人的交流和社会发展。所以这种文化的发展通常表现为弱化的的特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这种利用弱化文化的方法我们把它理解为复古。

    然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怎样把文化的渐进性对功能需求的指导作用和设计定位有机的联系起来是问题的关键。在设计中不能为了文化氛围而去做文化。因为任何空间都有其特点,而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是让文化去适应其空间特征也不是为了空间去做文化,而是在其设计的空间里根据其特征在符合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融入文化。

    六、如何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待历史文脉,寻求切入点

    人文的脉络及地域场所精神是每一个民族繁衍发展所积淀的产物, 是原样照搬还是取于表象,是关注符号还是择其精髓,或是立于现代感怀过去,这便是众说分坛,各述己见。设计过程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不仅是对尺度的感悟,空间的感悟,对人性的感悟,而对待文化依然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传统美学将性分为三种:“天性为神,人性为气,物行为形。”具备人性的气,物质的形才可谓“气韵生动”,才可谓神形兼备。苏州现存的园林,或已消失的园子多数是私家花园。有一点很多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即所遗留下来的经典园林多数是园主与工匠完美结合之作品。而些园林也大多是有钱的“文化人”,多数的园林并非是现今的容貌,规模也不是建设一次到位的。它是一个不断感悟不断修缮不断补充的过程,是不断地寻求自己的感情、“意”与“境”的过程。这种过程实际上是园主在其园内功能上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的客观表现。

    “意境”则是“悟”所寻求的结果。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也是中华民族美学的精髓。

    “悟” 纯是个人的行为。离开“悟”的个性行为的园主则无法真正理解其造园的妙处。实际上“悟”的过程就是对功能需求的文化介入。而其功能的文化性体现与园主的个人的文化程度分不开。众所周知留园与网狮园,其二园的书房则由于园主个性、志趣、品性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留园的第二代园主刘怒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中年归隐,其书房在园中所清净幽僻的独特环境,可供专心攻读,斋名取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之意。计成《园治》云:斋教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意……故式宜不敞显。书房之基……择偏僻处……游人莫知有此。如此可见刘怒专心攻读的心态。而另一名园网狮园则有四处书屋,最为精彩的是看书读画轩位于彩霞池西北,掩映于苍古柏之后。轩面宽四间,一暗,高敞轩昂,乃园中一处主景,也是北部书房区的唯一以围墙阻隔的客书房。其室内家具陈设精致讲究,有不失古朴典雅。三面雕花半窗使轩内明亮洁净,纵观园内环池一周,非亭则廊,非轩则阁,建筑多临池而建,稍有隙地也与池山相呼应以得水之神韵。撷秀楼后的五峰书物是网狮园住宅的第四进。从横轴线看它位于位于园内四所书屋的最东头,位置也最靠前,与集虚斋只错开半个屋脊。二座书楼前后错落,紧紧相靠。楼内有侧门相通,庭前则以墙相隔。书屋面宽五间,南北没有半墙,上部均为玻璃半窗,屋内走廊东通西达。庭院东西宽南北窄,其南是撷秀楼北墙,大片粉白恰如画纸,以寄托园主孤高闲雅的人生情怀。庭前无水,筑以假山摹写真山之雄奇秀,可谓“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上或下则有情”。庭前石山,其状神似庐山五老峰。北山主峰似片状湖石叠砌,似片片云雾重重叠叠,而外围湖石多成横向叠砌,似云雾片片朵朵相围相拥,围住靠墙中间的一垛峰石,其状难摸摹难绘,似如五老峰在云遮雾障中似真似幻的神姿仙态。此山次景亦是园主情寄林泉、神往丘壑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所谓“山性即我性,山即我情”。由此可见,仅就这二处书屋就可表现出这位自称“网师渔父”宋宗元是一位极尽风雅之人。

    综上所述,正是两位园主的品行、嗜好的不同,感“陪”的差异,进而产生的意与境的不同,而工匠们只是在园主个人对功能的需求不同的提议下不断的完成其作品。这是一个共同感知的过程。不错,江南诸多优秀的传统工匠们确有其惊人的精湛技艺,但其终究不是一个创造者,仅是建造者。就其上述而二园的书房来看,其营造的手法,诸如挂落、斗拱、挑檐等等多有近似之处,但从整体的感受确是不同的,因为空间是含有情态的。这种情态则是园主个人文化品位的差异,通过客观事物的不同表现而已。而文化信仰和文化层次只是形成这种情态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先决条件是首先对功能的要求,其次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个人要求。所以任何文化的形成与其首先对功能上要求分不开。也就是说一张床不管如何发展和变化,其首要条件是让人能很好的入睡。如果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能满足,哪怕设计得是非常的美观也不是成功的设计。

    所以无论是何种方式、手法寻求切入点,均可产生不同的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准和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不仅是为人们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提供迅速流畅的信息,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享受,提升空间的文化品味。

    七、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需求的文化感悟

    设计如同艺术创作,如不能在考虑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考虑文化融入以及满足功能需求的造型做到有感而发,其作品必是苍白无力的。故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 “感”与“悟”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取其形则易浮,取其意则易涩而不得完备,此乃其一,是空间的时间化、有选择的复古和加以组合的复古。如在现代空间环境设计中融入属性极强的饰品或符号,但融入时必须考虑所用饰品或符号是否符合其空间整体所追求的文脉特征。这样的融入才不会使设计中的文化氛围体现停留在表面。又如借助于传统的营造手法、特殊的空间处理及传承人文的精神内在。其二是时间空间化——人类文化遗产的“模拟性的复兴”。“时间隧道”是通过人的记忆来完成的,在时间长河中的历史风格,、样式、事件是通过人类的记忆重新编排组合,从而在同一空间组合中呈现出来。这便涉及到设计中各个空间的部位的连接点是均质空间,把人类一切可利用信息资源重新编排、拟象融入其中。因此,这里所谈的是“复兴”而不是复古,前者则是有选择的复古,而时间的空间化是人类用其大脑对人类所拥有的文化遗产进行独自的重新加工整理、编排组合,其特点是极富个性化的。这样的设计作品大多在追求差异而不是统一的秩序。

    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把满足空间及人的功能需求放在设计的首位。明白文化氛围是建立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中文化渐进的特点是通过人对功能需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在设计时不仅应尊重人及空间,更要懂得设计的目的是诠释空间而不是创造空间和改变空间。

延伸阅读:设计 功能 需求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