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浅谈堤防除险加固技术

2007-01-24 13:25    【  【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根据黄河下游近堤基本情况,近堤坑、堤河、井渠等险点隐患的形成原因,对防洪的危害,以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背河后临河、先坑塘后堤河的消除原则和相应的加固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关键词:战略 堤防 险点隐患 截渗墙 堤沟河 防浪林 加固 黄河下游

  根据黄委治理黄河下游工程管理工作精神,黄河下游近堤基本情况非常复杂,对防汛影响较大,险点隐患必须消除,采取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消除险点隐患的危害,以达到防洪保安全目的。

  1、堤防不决口修做工程措施

  1.1截渗墙、堤沟河工程:截渗是近几年来黄河采用的防渗措施。一是对近堤险点、隐患、坑塘、堤沟河、井渠进行加固处理;二是对于沿黄村队搬迁投资较大,土地稀少,不能搬迁的进行加固。分别采用了振孔高喷、钻孔水泥泥浆、垂直辅塑、防渗土工(膜布)等加固技术。堤沟河采用近堤淤填抬高高程,减少渗径,洪水时避免顺堤防洪。

  1.2背河淤填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放淤固堤是黄河下游的一项创举,也是黄河下游堤防加固的法宝,一举多得。长期实践证明,放淤固堤有着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放淤固堤将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问题,填筑不实、土质不良、獾狐洞穴等隐患问题一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有效解决堤身质量问题、处理堤身和堤基隐患;其次较宽的放淤体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场地、料源等;再次,可以从河道中挖河,有一定的疏竣减淤作用,优其是还可以利用黄河泥沙、变害为利。因此长期实施放淤固堤,利用黄河泥沙淤高背河地面,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淤筑“相对地下河,使地上”悬河“形似地下流水,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1.3防浪林带:堤防防浪林是近几年来采取的防护新措施,基本上采取优质比较速生的“速柳172”新品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优点。一是:大洪水时期风大浪急,减少风浪对堤身的冲击,造成的堤坡坍塌;二是减缓顺堤流势,落淤抬高近堤地面高程;三是减缓顺堤流势防止顺堤行洪带来的严重危害;四是为洪水时期抢险提供了充足的枯料;五是给标准化堤防提供了靓丽的绿色生态林带。

  1.4大堤加培及前后戗工程:大堤帮宽加高,主要是大堤加大了断面,增加了渗径,建成标准化堤防后,从环境、社会、生态、抗洪、运输等几个方面大大改观。

  2、大堤不决口目标战略措施

  2.1数字黄河工程的必要性:为实现新世纪治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期的治水思路,黄委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战略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黄河的研究,提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可能方案或预案,利用模型黄河对数字黄河提出的可能方案或预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或预案,最后将所选方案或预案,在原型黄河布置或实施,经过原型黄河实践逐步调整、优化的保障,为实现各项治理开发方案的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

  2.2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任何管理与抢险决策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全面的信息基础上,没有信息支撑便成为无源之水,过去受技术手段限制,大多数抢险等靠人工进行,无论在空间、时间、尺度上都难以满足抢险决策的需要,通过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增加自动监测,遥测卫星和航遥感等现代化信息传递,增强对抢险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2.3机构改进措施,加强防汛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在定编的基础上,加强防汛力量将业务精干、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防汛机构,形成一支少而精、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大对防汛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二是更新知识,使防汛抢险人员随时了解新的技术知识,并运用在具体工作中去加大防汛宣传力度,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抗大洪、抢大险的忧患意识,确保黄河堤防安全。

延伸阅读:堤防 加固 技术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