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08:13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建设工程教育网是国内大型的工程类远程教育基地,凭借其多年辅导经验,聘请国内权威考试辅导专家,依托专业、庞大的教学服务团队,采用高清课件、移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强力推出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安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网上辅导课程,超高考试通过率,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1)预应力钢筋的净距。先张法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应根据浇注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等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其公称直径或等效直径的1.5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热处理钢筋及钢丝,不应小于15mm;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
(2)钢筋、钢丝的锚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可靠的粘结力,一般宜采用变形钢筋、刻痕钢丝、钢绞线等类钢材。当采用光面圆钢丝作预应力配筋时,应根据钢丝强度、直径及构件之受力特点采用适当措施,以保证钢丝在混凝土中可靠地锚固,防止钢丝滑动,并应考虑在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抗裂性较低的不利影响。
(3)后张法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预留孔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50mm;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
②在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1.5倍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
③预留孔道的内径应比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束外径及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外径大10mm~15mm。
④在构件两端及跨中应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其孔距不宜大于12m。
⑤凡制作时需要预先起拱的构件,预留孔道宜随构件同时起拱。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布置钢筋应尽可能均匀布置,同时还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宜将一部分预应力钢筋在靠近支座处弯起,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宜沿构件端部均匀布置。
②当构件端部预应力钢筋需集中布置在截面下部或集中布置在上部和下部时,应在构件端部0.2h(h为构件端部截面高度)范围内设置附加竖向焊接钢筋网、封闭式箍筋或其他形式的构造钢筋。
(5)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端部周围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①对单根配置的预应力钢筋,其端部宜设置长度不小于150mm且不少于4圈的螺旋筋;当有可靠经验时,亦可利用支座垫板上的插筋代替螺旋筋,但插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其长度不宜小于120mm.
②对分散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部10d(d为预应力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内应设置3片~5片与预应力钢筋垂直的钢筋网。
③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板,在板端100mm范围内应适当加密横向钢筋。
④对槽形板类构件,应在构件端部100mm范围内沿构件板面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其数量不应少于两根。
⑤对预制肋形板,宜设置加强其整体性和横向刚度的横肋。端横肋的受力钢筋应弯入纵肋内。当采用先张长线法生产有端横肋的预应力混凝土肋形板时,应在设计和制作上采取防止放张预应力时端横肋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
(6)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曲线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4m;对折线配筋的构件,在预应力钢筋弯折处的曲率半径可适当减小。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拉区和预压区中,应设置纵向非预应力构造钢筋;在预应力钢筋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内侧设置钢筋网片。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