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觉定位
人耳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判断声源的方向与远近。听觉定位是由双耳听闻得到的。
由声源发出的声波到达双耳时有一定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人据此可判断声源的方位和远近,进行声像定位。
2.时差效应
如果到达人耳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称为“时差”)小于50ms,就不觉得声音是断续的。一般认为,在直达声到达后约50ms内到达的反射声(即声程差为17m),可以加强直达声;而在50ms后到达的反射声,不会加强直达声。如果延时较长的反射声的强度比较突出,则会形成回声的感觉。在室内音质设计中,回声是一种声学缺陷,应加以避免。
人耳对回声感觉的规律,最早是由哈斯(Hass)发现的,故称为哈斯效应。
3.掩蔽效应
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存在的干扰声音称为掩蔽声。
掩蔽效应说明了噪声的存在会干扰有用声信号的通讯。但有时可以利用掩蔽效应,用不敏感的噪声去掩盖不想听到的声音。
4.纯音等响曲线
人耳对声音的响应并不是在所有频率上都是一样的。以纯音做实验,取1000Hz纯音的某个声压级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的纯音的各自声压级就构成一条等响曲线。依次改变参考用的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得到一组参考曲线。
5.声音三要素
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和音色的好坏,称为声音三要素。
声音的强弱可用声压级、声强级及响度级描述。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相同的频率变化对人耳总是产生相同的音调变化感觉。例如,把频率提高一个倍频程,从250Hz变到500Hz,或从2000Hz变到4000Hz,在音乐中均提高了“八度音”程。复音音调的高低,还与该复音的频谱有关。
音色反映了复音的一种特性,它主要取决于复音的频率成分及其强度,即由频谱决定。乐音也是一种复音。在乐音中,频率最低的声音称为基音,可据此来判断音调。频率是基音的整数倍的声音称为泛音。乐音的音色就是由声源所发出的泛音的数目,泛音的频率和强度所决定的。不同的乐器的基音和泛音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音色。乐音的频谱为线状谱。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