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音质设计是建筑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一些音质要求较高的建筑,如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录音室、演播室等,必须做专门的音质设计,以便创造出适于听闻或录音的声学条件。
室内音质设计首先要防止外界噪声和振动传人室内,使室内保持足够低的背景噪声级,避免噪声干扰。在满足这一前提条件下,音质设计应保证大厅无回声、多重回声、声聚焦、声影等音质缺陷,并根据大厅的使用要求,在混响感和清晰度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使观众席具有合适的响度和一定的空间感,同时保证良好的音色。目前观演建筑大都配备有电;声设备,因此配合电声工程师进行电声系统的设计也是室内音质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室内音质设计应当在建筑物的规划阶段就开始,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并在施工中作必要的测试、调整,以保证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音质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
(一)语言声音质主观评价的一般要求
(1)具有高的语言可懂度和清晰度;
(2)具有合适的响度;
(3)频谱不失真。
(二)音乐声音质的主观评价的一般要求
(1)具有适当的音乐明晰度;
(2)具有适当的音乐丰满度;
(3)具有适当的音乐亲切度;
(4)具有适当的音乐平衡感,音色不失真;
(5)具有适当的音质空间感;
(6)具有适当的响度感。
(三)音质客观评价指标
1.混响时间与早期衰变时间
混响时间的概念已在前面叙述。早期衰变时间(EDT)是与混响时间相关的另一表征室内声衰变的物理指标。它定义为稳态声压级由0~一10dB的衰变时间乘以6而得到的时间。
2.声压级和强度指数
这是与响度有关的物理指标。
声信号必须具有一定的声压级和信噪比,以保证清晰的听闻和足够的响度。信噪比是语言或音乐信号的声压级高出背景噪声级的数值。
强度指数G定义为厅堂某处由五指向性声源所贡献的声能与同一声源在消声室中离开10m处测得的声能之比。
3.明晰度C、清晰度D与室内声学语言传输指数RASTI
这是一组与音乐明晰度和语言清晰度有关的物理指标。
直达声之后50ms(对于语言声)或80ms(对于音乐声)内到达的早期反射声能与此后到达的后期反射声能的比值高,对音质的清晰度有利。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