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1年岩土工程师考试辅导:混凝土施工防水技术(1)

2011-08-10 14:08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湿地洼田随处可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一般都表现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粘土含量、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等特点,要在这“三高二低”的软土地基上修建好公路,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路基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二是工程完工后,路基沉降稳定。

  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往我们采用较多的是以排水加固法为主体,再适当配以加筋土的加固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排水固结时间长、工后沉降难于满足规范要求的缺点。为了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质量,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试验段采用了一种新的加固方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真空预压法是排水固结法的一种,主要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成: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体,竖向排水体常用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透水软管等,水平排水体常用砂垫层(纯净中粗砂),对于砂源紧缺、砂价较贵的地区可采用技术可靠的塑料盲沟或透水软管等土工合成材料,以降低工程造价。

  设置排水系统主要为了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传递真空压力,增加空隙水的排出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以便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能以较快的时间使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地基土产生固结,完成预定的地基加固效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加压系统主要是指抽真空装置。在实施真空预压法的同时在地基上部进行堆载(包括堆土、充水等),真空预压与上部堆载联合作用就形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

  1.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机理

  众所周知,大气的压力为10t/㎡,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实际上就是在堆载预压的同时,借助大气的压力,使两者联合发挥作用,加快土体固结收缩。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用薄膜对需要加固的软基进行密封与大气隔离,借助射流泵抽真空,通过铺在加固体表面的砂垫层中的管道及竖向排水体袋装砂井将加固区内的空气和水抽走,形成真空,在地表砂垫层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真空管路及竖向排水体逐渐向深度方向延升,并向四周土体扩散,使加固上体内部与排水通道、砂垫层中产生压差,在此压差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水不断由排水通道排出,使孔隙水压力降低,最终使上体固结压密。

  真空预压加固过程实际上是地下水气不断被抽走的同时,真空度不断向加固土体内传递、扩散并在加固土体内形成一定真空负压和负压梯度的过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加固方法的叠加,在堆载预压的同时再加一真空荷载同时作用,促使土体充分固结压缩。

  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其过程可表达为:式中分别为真空和堆载产生的总效应力绝对值,为主骨架压缩和收缩有效应力绝对值,为真空产生的孔隙应力绝对值,为堆载产生的孔隙应力绝对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只是通过减少孔隙水压力来增加土体的有效应力和球应力,并且土体的球应力会使土体产生向预压区内的收缩变形,以上理论在某高速公路的施工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