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教材精髓(11)
3.混凝土建筑物的高程放样,应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连续垂直上升的建筑物,除了有结构物的部位(如牛腿、廊道、门洞等)外,高程放样的精度要求较低,主要应防止粗差的发生。(2)对于溢流面、斜坡面以及形体特殊的部位,其高程放样的精度,一般应与平面位置放样的精度相一致。
(3)对于混凝土抹面层,有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埋件的部位,其高程放样的精度,通常高于平面位置的放样精度,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并注意检核。
4.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进行检查。
(三)建筑物立模放样点的检查
1.放样工作开始前,应认真阅读设计图纸,验证设计坐标或其几何尺寸。
2.对于放样的轮廓点,必须进行检核,检核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异。检核结果应记入放样资料中,外业检核以自检为主,放样与检核尽量同时进行。必要时,也可另派小组进行检查。
3.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检核条件。没有检核条件的方法(如极坐标法、两点前方交会法、三方向后交法等),必须在放样后采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检查。
4.建筑物基础块(第一层)轮廓点的放样,必须全部采用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检核。放样和检核点位之差不应大于,m(m为轮廓点的测量放样中误差)。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