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定纷止争,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根本环节
土地权利人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往往渴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土地权利人往往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通过依法确定土地权利,明晰土地权利
利人在自我创造、自我奋斗的过程中自立、自强,自尊;就可以不断激发权利人捍卫权利的民主精神,严守契约的信用观念,审慎抉择的理性态度、遵守规则的法治意识。同时,土地权利人的自立、自强、自决、自承,将极大的缓解政府的各种压力,把体制转轨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通过市场予以化解。土地权利构成了公民自由的最后堡垒,对土地权利的保护可以有效地遏制各类主体对土地权利的不法侵害,定纷止争,规范市场秩序,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保证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国今后几十年顺利迈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
龄人口平均要超过1000万。一方面,大量的新增劳动适龄人口需要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每年大约有800—1000万农民涌入城市打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结构调整步伐的逐步加快,城镇下岗失业的人数还将增加,他们都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好9亿农村人口就业问题。按照传统的思维,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等,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仔细一想,如果以城市化解决十几亿人的就业,则至少需要新建100个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比全世界现有特大城市的总和还多4倍,这显然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其实,人们恰恰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以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就业的最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关关停停,下岗失业不在少数,从未听说发生过什么大事;而大量的农民工,遇到经济不景气时也有大量失业,但也未发生过什么动荡,原因很简单,在家乡占有使用的土地是他们就业的最后屏障。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农村发展稳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因此,稳住了农民就业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以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维持稳定的“家庭经营”,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稳步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已被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所证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机械地学习美国大农场模式,地主把土地从租户手中收回,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直接耕种,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农业甚至比工业更早地进入了现代化。但这些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一下子都涌入城市,形成大批的城市无业游民,导致犯罪率剧增,并使大量资本外流,不但造成农业生产力的倒退,还形成了长期的社会动荡,甚至爆发农民起义,严重影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反观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二战之后,由于实行以“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稳定的农地制度,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保护耕地和建设耕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又成了劳动力的“蓄水池”,当第二和第三产业需要时,农村劳动力就流入城市;当城市经济萧条时,这些劳动力还可以流回农村,从事稳定的农业生产,从而成为社会最稳定的阶层。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大多数人口最终在城市就业设立了非常好的缓冲地带,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现代化可能带来的阵痛。为充分发挥“小农制”解决就业的决定性作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法令,如禁止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实行“农有农用”的农地制度。
上一篇:土地权利概述(2)
下一篇:国外及港台地区土地权利的表现形式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