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质量目标的诊断、评价与考核企业应不定期考察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
及时采取应急对策和调整措施,检查、督促质量目标的实施,对各层次的质量目标实施进行业务指导和协调。每阶段终期,谷层次应就本层次分解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质量目标值)、措施和难点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企业应定期对各层次质量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挂钩,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质量目标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①质量目标实现值与设定值的偏差;②对质量目标的重视程度、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制定的措施及其实施过程;③对质量目标的诊断、评价及持续改进。
7、质量目标的改进
随着顾客需求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质量目标也应适时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应针对质量目标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价结果,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进行调整,不断改进质量目标。
四、对质量目标的审核
1、审核要点
①质量目标是否与企业的总体经营方针相适应、相协调,是否体现对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使顾客满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作出的承诺。
②质量目标的分解是否适宜,是否具有可测量性,测量方法是否明确,各项质量目标是否能圆满实现,各部门的指标是否相互协调,是否结合行业。产品、服务和企业的特点而制定。
③质量目标的持续适宜性是否通过评审,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与质量目标相适应并保证其实现。
④质量目标是否得到适当的控制(包括批准。发布、评审、修改等),是否保存了证实质量目标得到控制的必要证据和记录。
2、审核方法第一步,通过查阅质量手册和包含质量目标的文件,审核质量目标的内容、分解情况、可测量性。
①质量目标的内容是否包括产品要求和满足这些要求所需的内容。产品要求可涉及产品的固有特性(如物质、感官、时间、人类工效、功能等)和产品的赋予特性(如价格、交货期等),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可涉及所需的资源、过程、文件活动等。
②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都制定了分解质量目标,各层次的分解质量目标是否协调一致,并保证总质量目标的实现。
③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作业层次的质量目标尽可能定量(即能够通过检验、计算或其他测量方法确定其量值),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④质量目标是否和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第二步,通过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了解质量目标是否依据质量方针、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持续改进以及对未来状态的可预见性而制定,其质量目标的设定是否依据质量方针、上一级的质量目标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第三步,通过对内部质量审核、过程及产品的测量和监控、数据分析、管理评审等方面考查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判定
如果不能满足以下要求,应判定为不合格:①未在企业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制定分解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与相关职能或相应层次员工的工作任务没有必然联系;②未涉及产品要求或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③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不一致;④质量目标不可操作、不可测量。
如果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没有满足以下要求,应判定为不合格:①经客观证据证实,未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②经客观证据证实,质量目标设定不合理。
由于客观原因致使某些质量目标未实现,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