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环保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颗粒污染物(三)

2010-09-10 17:51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4.粉尘的安息角与滑动角

  粉尘通过小孔连续自然堆放在水平面上,堆积锥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的安息角或堆积角。

  将粉尘置于光滑的平板上,使该板倾斜到粉尘开始滑动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的滑动角。

  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影响粉尘安息角和滑动角的因素有:粉尘粒径、含水率、粒于形状、粒子表面光滑度等。粉尘粒径越小,其接触面积增大,相互吸附力增大,安息角就大;粉尘含水率增大,安息角增大;球形粒子或球形系数接近于1的粒于比其他粒子的安息角小;表面光滑的粒于比表面粗糙的粒子安息角小;劲性大的粉尘安息角大等。

  5.粉尘的比表面积

  单位的体积(或质量)粉尘所具有的总表面积称为粉尘的比表面积Sp

  6.粉尘的含水率和润湿性

  (1)粉尘颗粒的含水率

  颗粒的含水率一般用W表示,是指颗粒中含水分质量与颗粒总质量(包括干颗粒与水分)

  (2)粉尘的润湿性

  粉尘能否与液体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的性质称为粉尘的润湿性。根据粉尘被液体润湿

  难易程度将粉尘分成两大类。容易被水润湿的称为亲水性粉尘;难被水润湿的称为疏水性或憎水性粉尘(如石墨粉尘、炭黑等)。粉尘的润湿性和粉尘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它的粒径、生成条件、含水率、表面粗糙度和荷电性有关。

  在除尘技术中,粉尘的润湿性是选用除尘设备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润湿性好的亲水性粉尘,可选用湿式除尘器。

  7.粉尘的核电性与导电性

  粉尘的荷电性是指粉尘在产生和运动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摩擦,放射,照射,电晕放电以及解除带电体等原因而带有一定的电荷。

  粉尘的导电性通常用比电阻表示。

  粉尘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粉尘、气体的温度和成分。在高温(200t以上)时的导电主要靠粉尘颗粒内的自由电子或离于进行,这种导电称为容积导电;粉尘的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工作有很大影响。

  8.粉尘的釉附性

  粉尘颗粒相互附着或附着于固体表面上的现象称为粉尘的黏附性。

  9.粉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

  (1)粉尘的自燃性

  粉尘的自燃性是指粉尘在常温下存放的过程中自然发热,此热量经过长时间;达到该粉尘的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现象。

  引起粉尘自然发热的主要原因有:①氧化热,即粉尘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而发热,包括金属粉类(锌、铝、钻、锡、铁、镁、锰等及其合金的粉末),碳素粉末类,其他粉末(胶木、黄铁矿、煤、橡胶、原棉、骨粉、鱼粉等)。②聚合热,因粉尘中所含的聚合物单体发生聚合而发热③分解热,因粉尘中一些化学物质自然分解而发热。④发酵热,因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使粉尘中所含的有机物降解而发热的物质,如干草、饲料等。

  (2)粉尘的爆炸性

  悬浮在空气中的某些粉尘(如煤粉等)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在高温、明火、电火花。艄。静电、撞击等条件下就会引起爆炸,称这类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爆炸只有在特定的复合条件下才会出现:①粉尘具有可燃性(或氧化性);②粉尘达到一定浓度;③气体中达到一定氧含量;④气体达到一定温度:⑤存在火星、火源或静电。

  能够引起可燃混合物爆炸的最低可燃物浓度,称为爆炸极限的下限;最高可燃物浓度称为爆炸极限的上限。

  粉尘的粒径越小,则比表面积越大,其爆炸的危险就越大;粉尘的挥发性越大,爆炸的危险越大;而粉尘的湿度越大,爆炸的危险越小。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