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专业资料 > 工艺工法 > 水利水电 > 正文
2015-07-17 16:38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指在一定水流和边界条件下,水流能够输移的泥沙量。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断面的泥沙质量即输沙率Qs(kg/s)表示;也可用断面平均含沙量S(kg/m3)表示。单位水体中所含悬移质的质量称含沙量。含沙量在过水断面中沿竖向和横向的分布,受水流情况及泥沙颗粒组成等因素影响,常不均匀。按规定在过水断面中取若干点的含沙量进行平均,称断面平均含沙量。如该断面流量为Q(m3/s),则Qs=SQ.当水流挟带的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能力时,水流中的部分泥沙就要淤积在河床;当水流挟带的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能力时,河床就要发生冲刷。
河流中的推移质和悬移质中较粗颗粒,在床沙中大量存在,属于床沙质。它们在输移过程中有机会与床沙进行充分交换。因此,在经过一定距离后,其含量必然达到饱和即等于水流挟沙能力。这部分沙量可以通过根据力学关系建立起来的水流挟沙能力公式计算。理论上根据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理论,分别求出推移质和悬移质中床沙质的输沙率,然后把它们相加,就得到在一定水流和边界条件下能够通过河段下泄的床沙质数量,如H.A.爱因斯坦的床沙质函数和R.拜格诺的床沙质输沙率公式。但是,限于当前的理论水平,用理论公式来估算天然河流挟沙能力时,还有相当大的偏差。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一些经验或半经验性的公式,这样的公式具有地区性和局限性。
悬移质中较细的泥沙颗粒,在床沙中很少,属于冲泻质。它们在输移过程中不能与床沙进行充分交换,常处于不饱和状态。因此,它们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而且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要确定包括冲泻质在内的通过河段的总输沙量必须依据野外实测资料,例如,水文站实测泥沙资料、流域产沙资料和水库淤积资料等。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