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物业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物业管理师考试资料:论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的特点及管控四

2010-09-17 09:41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四)降低组织成本

  组织成本是影响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物业管理企业易在成本控制中所忽略的。组织成本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其中静态部分就是一个组织本身结构所决定的成本;而动态部分则是指一个组织在运作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同导致组织效率不同,从而引起成本不同。因此,降低组织成本,要从两方面入手:

  1.要完善组织结构,也就是完善组织的硬件部分。

  一个物业管理处(项目中心)内部组织机构如何设置,对物业管理成本的发生影响很大。现阶段各物业管理公司下属物业管理处(项目中心)内部的组织机构基本趋同,多少年来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要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首先要降低组织成本。物业管理企业在接到一个物业管理项目后,要对项目的特点、业主的需求进行仔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设计,做到力求合理。尽力杜绝物业管理处(项目)组织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同时,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业主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2.要完善运作机制,也就是完善组织的软件部分。

  一个物业管理处(项目)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后,管理处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和流程进行运作才能达到效率最高,从而降低运行成本,这也是物业管理企业要认真研究的。如:要完善决策机制、和业主的沟通机制、日常服务机制、员工的激励机制、员工的进出机制等等。此外,还要完善现有会计制度的成本科目设置和归集工作制度,实现会计核算、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的有效结合。

  (五)提升科技含量

  首先,应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包括配备高科技的设施设备,以提升管理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其次,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包括在物业管理和服务过程对人、才、物的调度,对管理和服务过程的组织运用系统工程、运筹学、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以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第三,提升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本身的科技含量,包括运用信息化技术,逐步解决成本管理中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评估等工作。利用会计核算电脑化和网络化的优势,根据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利用数据库建立成本信息库等。第四,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精通管理会计、擅长成本控制的员工队伍。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成本控制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注重引进高素质、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的员工队伍,通过培训等手段大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要坚决抛弃物业管理谁都可以干,物业管理成本谁都可以搞的思想。

  (六)发挥集中优势

  发挥集中优势,就是物业管理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属管理处(项目中心)不能各自为阵,要发挥企业总部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全企业范围内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如对一些通用强、耗用量大、供货时间快的物料通过总部的招投标实现“三定管理”即“定价格、定型号规格、定供货商”,通过规模采购降低物料采购成本,通过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物业管理企业,可建立自身的物料配送中心。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特别是技术人员成本,可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偶然性强、均衡性差等特点,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调度和共享。对于一些工器具的使用,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降低物耗成本。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