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物业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资料:物业管理市场化面临的挑战与现实选择二

2010-09-15 19:25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二、对策与措施

  物业管理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劳务型的服务企业,是物业管理与社区综合服务合二为一的一种新模式。它主要以提供各种服务获取经济效益,属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微利行业。它存在的作用却不是具有巨大商业利润的企业可比拟的。所以,首先让它生存下来,其次考虑它的发展,给它以美好的前景应是城市政府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广大业主共同关心的话题。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城市政府应承担的费用不能让物业管理企业埋单

  小区物业管理看似简单,无非是“平安居住,环境整洁,出入顺畅”,其实牵涉的事情很多:如绿化、保洁、保安,其实都是城市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在目前情况下,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和组团,这些费用由政府掏腰包,而一旦实现了物业管理,就由管理企业支付费用,而管理企业不得不向所在业主追加费用。这就造成了“不公平市民待遇”。难怪不少业主不愿交物业管理费,这是问题的结症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物业管理费收不起来的矛盾永远存在,物业管理企业永无规范化运作可言。

  (二)应尽早使目前的物业管理企业脱离母体,实现公平竞争

  市场化是要求在相同条件下的公平竞争;社会化是要求政府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用政治、经济的手段去调控多方面的关系,形成住房生产供应、消费的良性循环;规范化则要求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同一政策、同一标准下开展有序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从目前的情况看,物业管理企业真正要走向自求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首先要脱离母体——原开发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因为这种依靠只是暂时的,而且是消极的,它磨灭了物业管理企业自求生存和发展的意志,给自己造就了不求发展的温床。

  (三)应确定的收费政策要从细制定,早日实施

  物业管理收费难问题全国各城市都在喊。原因是我国物业管理起步初期,由于法律不健全,在很多地方物业管理工作无法可依,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现象。收不到费,物业管理就难以为继。要从细制定收费政策,还要考虑政府补给,这是达到完全收得到费的关键所在。目前存在的状况是:高档住宅、写字楼、办公楼物业收费情况很好。其次是小高层、多层户等面积较大的物业,收费也不难,最难的是拆迁安置户集聚和低收入家庭、外来民工集聚的物业。所以笔者建议,对这些物业,政策要实行救济,低标准设定价格,超过部分政府补给。

  (四)应寻求多种经营,多渠道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自求发展、盈亏自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种经营,多渠道发展。物业形成后的商业网点、服务网络均是依托,要把为小区群众服务的理念发挥尽致。实行有偿服务、合理负担。要从吃、穿、住、用四方面做足文章。譬如,幼儿、老人接送服务,请医生、送病人上医院服务,室内电、水、气管道维修服务等,甚至为老人、残疾人代购、代买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都会赢来无限商机。改变等、靠、要,走进大市场,这是我们的物业管理企业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五)应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素质

  物业管理企业也要树立自己的服务品位,要做出不懈的努力。所以要提高人员的业务技能,必须通过不定期的自我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再通过以老带新,这样才能培养出来一支适应管理的好队伍。还要创造企业文化,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员工人人讲优质服务,从而使企业的整体形象凸现出来。

  总之,物业管理企业要真正走向市场化,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只有政府承担必要的责任,物业管理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以好服务、好品位立足于社会,社会一定会认可它,给它以一定的地位。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