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用来识别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提出改进系统,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此法主要用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也可用于系统竣工后的运行阶段。其分析的步骤可概括如下。
2.1熟悉分析对象的功能、构成、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环境条件等;
2.2调查、分析类似的系统过去有关事故的教训和安全生产的经验;
2.3调查了解与人身安全、环境危害及有毒物质等有关的安全要求与规范、规程等;
2.4分析系统故障状态,有何种危险,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等;
2.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或危害的对策措施;
2.6编制预先危险分析表。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系统危险、危害因素,达到分析透彻、深入、准确的愿望。表格的形式和内容可随分析人员的想法和被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表中描述的细节也有所差别。
如果在对系统、子系统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更想对其危险性(即危险程度大小)作个大致的评价,则可运用危险性评价的“打分法”。这种方法是把评价危险程度大小的因素归纳为三项,即危险或事故发生可能性(用L表示)、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用E表示) 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C表示)。前两个因素L, E均表示危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个因素C表示危险的严重性,那么,系统或子系统的危险性(用F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F= L× E× C
式中,L, E, C根据有关资料提供,可按不同情况分别赋予一定分值。按照分析、评价的对象,分别从两个表中查得相应的分值,代入上式计算,即可算出危险性的分值。
根据危险性大小,也可分别赋予危险性一定的分值。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