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噪声控制工程中,经常采用的隔声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户外声屏障和室内声屏障等。
答案:隔声壁,隔声门窗,隔声罩,隔声间;
2、最简单的隔声结构是单层均匀密实壁,它的隔声量的基本特性是:在相同激发频率下,随着面密度的增加而____;在同样密度时,随着频率的增加而____.
答案:增加,增加
3、单层均匀壁的隔声量随着频率而改变,其隔声量随频率改变的特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Ⅰ区_____,Ⅱ区____,Ⅲ区______.
答案:刚度和阻尼控制区,质量控制区,吻合效应区;
4、噪声控制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隔声壁在质量控制区的隔声特性,来估算其隔声量。即隔声壁的隔声量主要取决于它的_____,此时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量______.
答案:单位面积质量,越高;
5、由单层壁的质量定律可以看出,单位面积重量增加1倍,隔声量增加_____.
答案:6dB(由公式5-2-19计算)
6、对于双层壁来说,当入射声波频率处于不同的范围时,双层壁单位面积重量增加一倍,隔声量分别增加_____、_____、_____.
答案:6dB,18dB、12dB
7、常用的阻尼处理有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和_____.板上贴均质阻尼层时,其最小宽度和长度则至少为弯曲波波长的______.
答案:自由阻尼层,约束阻尼层,60%;
8、所谓阻尼处理,就是利用贴在板表面的材料或结构将____转化为热,使板的振动受到_____,这样板辐射的声音也相应地减小了。
答案:振动能量,抑制;
9、多孔材料吸声机理。
答案: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产生吸声现象。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上反射,一部分则透射到材料内部向前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小孔或间隙中的空气运动,同形成孔壁的固体筋络发生摩擦,由于黏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在整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主要是黏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在起作用。黏滞性摩擦,使声能转换为热能,使得微观局部温度上升,而热传导效应则及时地把温度上升的热量传走,为黏滞性进一步转变声能为热能创造条件。两种效应的相互作用,使得多孔材料有效地耗散了入射声能。
10、吸声降噪机理
答案:在具有声源的一个房间内,某一点的声能量除来自声源的直接辐射能量(称直达声)外,还有来自房间各个内壁多次反射形成的混响声。直达声和混响声相互叠加的结果,导致了室内声级比同样声源在自由声场(例如消声室、露天的开阔空间等)所产生的声级要高,人的主观感觉也有被噪声包围的感觉。如果在这样的房间内壁上布置一些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就可以减少声的反射,吸收一部分混响声的能量,从而降低室内声级,改善人的主观感觉。这就是吸声降噪的基本机理。吸声降噪只能降低混响声,而不能降低声源直达声。
11、橡胶隔振器分为___、____、_____三类。
答案:压缩型、剪切型、压剪复合型;
12、弹簧隔振器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隔振器,包括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螺旋弹簧式隔振器、板条钢板式隔振器和卷带式隔振器;
13、橡胶隔振垫有五种类型:____、_____、三角槽橡胶垫、凸台橡胶垫、剪切形橡胶垫。
答案:平板橡胶垫、肋形橡胶垫
14、隔振是投资不大却行之有效的方法。隔振分为两类:____、___.都是在振源或防振对象与支撑结构之间加隔振器材。
答案:积极隔振、消极隔振
15、衡量阻尼材料性能的参数是材料耗损因子,多数材料的耗损因子会因外界因素的影响性能会发生变化,对耗损因子有重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
答案:温度、频率
16、阻尼结构大致分为:____、_____.其中离散型阻尼器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另一类是______.
答案:离散型阻尼器件、附加型阻尼结构、应用于振动隔离的阻尼器件、应用于吸收振动的阻尼器件
17、噪声传播过程中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18、在传播途径上经常采用的噪声控制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和阻尼等。
答案:吸声、隔声、消声器、隔振;
19、噪声源测量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答案:各噪声源的空间分布、噪声的频率特性、噪声级的时间变化特性。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