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员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监理员 > 复习指导 > 正文

工程监理辅导知识:混凝土结构裂缝机理有哪些?

2015-02-09 09:30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塑性塌落裂缝

  1.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或浇注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生。

  2.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向上浮,产生泌水。若是素混凝土,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若是钢筋混凝土,则混凝土沿钢筋下方继续下沉,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支顶,使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3.这种塑性塌落裂缝,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或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为严重。

  塑性收缩裂缝

  1.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后,还处于塑性状态时。

  2.由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干缩裂缝

  1.一般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

  2.由于混凝土失水干燥,引起体积收缩变形,这种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就可能产生干缩裂缝。

  3.混凝土干缩裂缝,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不规则龟裂纹状或放射状裂缝;另一种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一条裂缝。

  温度裂缝

  1.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这种变形即为温度变形。

  2.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水化热裂缝

  1.一般多在大体积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2.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很高,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加之有约束的存在,就会产生水化热裂缝。

  收缩、温度裂缝

  1.一般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或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

  2.这种裂缝是在有约束的条件下,由于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外界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和温度应力及变形。当其收缩和温度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或混凝土极限变形值时,混凝土即产生收缩温度裂缝。

  地基沉陷裂缝

  1.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结构主体和基础刚度较大时,其抵抗地基沉陷的能力还是较强的。

  2.但是,地基处理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特别是在严重湿陷性黄土、冻胀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弱土等不良场地,仍时常产生地基沉陷(膨胀)裂缝。

  应力集中裂缝

  1.一般多在主体结构建成后出现。

  2.混凝土结构应力集中裂缝主要分布在:门窗洞口、平面或立面突出凹进、开结构洞口、结构刚度突变以及集中荷载等处。

  冻融裂缝

  1.一般在寒冷或严寒地区。

  2.由于混凝土受潮并遭受多次冻融,造成混凝土裂缝;也可能是由于土体冻胀,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钢筋锈蚀裂缝

  1.一般是由于混凝土在使用外加剂不当(如使用了超量氯离子的外加剂)或混凝土结构处于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环境中,以及施工时控制不严,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或露筋,致使混凝土中钢筋生锈,铁锈(氧化铁)体积膨胀。

  2.此外,当混凝土碳化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时,也会导致钢筋锈蚀膨胀,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

  1.这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料以及水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物质发生膨胀性的化学反应。

  2.碱骨料反应裂缝通常在混凝土浇注成型若干年后出现,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而开裂。

  3.由于活性骨料一般呈均匀分布,故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后,混凝土各部分均产生膨胀应力和变形,特别是混凝土在遇水的情况下,其体积约膨胀3~4被,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酥松状裂缝。

  荷载作用裂缝

  一般是由于结构物受到荷载作用,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致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责任编辑:cj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