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员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监理员 > 复习指导 > 正文

工程监理辅导知识:厨房、卫生间防水措施有哪些?

2015-02-09 09:29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厨房、卫生间由于管道穿过较多,室内生活用水和大量蒸气均可能影响建筑物结构,因此,即使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也应进行防水设防。造成渗漏的原因在于设计、施工、材料、使用方法等方面,其中设计和施工为主要方面。设计方面主要表现在防水设防不合理,施工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节点防水处理不够严密。

  1.需防水部位的设防范围

  厕浴间、厨房防水范围应包括全部地面及高出地面250mm以上的四周泛水;喷淋区墙面防水不低于1800 mm;其它有可能经常溅到水的部位,应向外延伸250 mm,如洗脸台、拖把盆等的周围;厨房的蒸笼间、开水间应进行全部地面、墙体、顶面防水、防潮处理。

  2.防水材料的选用原则

  (1)小面积及复杂部位宜选用涂料类或刚性类防水材料;

  (2)防水层外表通常需进行粉刷或铺贴其它饰面材料,因此,选用的防水材料应考虑与饰面层的粘结性能:

  (3)防水部位均在人们活动的场所范围内,所以,要求防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有超量的有害成分挥发,必须达到国家对室内装饰材料的环保标准要求;

  (4)防水材料的选用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需要设防的地方以及这些地方中不同的部位和做法可参考有关资料。

  3.建筑室内防水构造设计

  (1)常用地面防水构造方案

  厕浴间等需防水设防的部位,设计时应避开建筑物结构变形缝位置。地面经常冲洗或有可能长期潮湿的卫生间、厨房间的墙体,应设置高出地面200mm以上现浇混凝土泛水。装配式结构的卫生间、厨房等需防水的区域,其地面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地面防水构造分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其中刚性防水构造方案做法由楼地面往上依次为:现浇混凝土楼地面→水泥砂浆找平找坡→刚性防水材料→地面砖和地面及粘结层。柔性防水构造方案做法由楼地面往上依次为:现浇混凝土楼地面→水泥砂浆找平找坡→柔性防水涂料(表面撒砂粒)→水泥砂浆保护层→地面砖和地面。

  在地面防水施工中要注意在下水口、穿楼板管道四周加强防水处理,防水材料宜选用合成高分子涂料与密封材料。防水层应翻上墙面250 mm,如墙根没有混凝土泛水时,应先做一道加强层,材料宜选用涂料与刚性防水材料。室内防水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是管道与楼地面结构板之间。穿楼板的管道不论是埋置防水套管或无套管直接穿过混凝土楼板,其周围的混凝土均为二次浇捣。二次浇捣的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之间总存在施工缝,而且新浇混凝土与套管或管道之间的连接面又是一个很容易渗漏的部位。因此,在做防水施工时,在管道四周一定范围内应用防水涂料(最好用加筋布)进行加强处理,同时涂料需翻高到管体一定高度。

  (2)常用墙面防水构造方案

  墙面防水可根据需要设置防水范围,不一定整个墙面都做防水层,需要做防水层的墙面,可在一定高度以下进行防水处理,其他墙面可不做。常用墙面防水构造也分为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其中刚性防水方案依次为:砌墙→刮糙层→刚性防水层→墙面砖;或者依次为:砌墙→刮糙层→墙面砖专用防水砂浆(或防水干粉砂浆粘贴)。柔性防水方案依次为:砌墙→刮糙层→刚性防水层→有机防水涂料(表面需撒砂粒或界面剂)→墙面砖。

  墙面(立面)防水主要考虑防水层与饰面层之间的关系,建议优先选用刚性防水材料。如果是涂料防水,应在防水层最后一道施工完毕后,在其表面撒上砂粒,以增强防水层与面层的粘结性,并注意防水层不要做得太高。如果墙面用卷材作防水层,那么其表面除了设置丙纶丝或其他经表面处理的防水层外,还应在防水层的表面钉上钢丝网后才能进行粉刷和饰面处理。

  (3)顶面防潮宜用刚性防水材料直接粉刷在结构楼板底面,外面再进行饰面粉刷。

责任编辑:cj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