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建筑人物 > 正文

何镜堂:视建筑创作为历史的责任

2012-10-22 10:36  自由建筑报道  【  【打印】【我要纠错】

  年逾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有多忙?

  由于设计的作品遍布全国,又常被邀请到各地讲学交流,近几年他每年都乘飞机100次以上;他担任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除出差外,每天都会来到学院,常与同事、学生开会讨论到深夜……

  虽然繁忙,何镜堂说自己是幸福的:“我选择了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道路。”

  传承创新的“两观”“三性”

  何镜堂自幼受岭南文化熏陶,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师从岭南建筑大师夏昌世,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初步的哲学思考。他回忆说:“在华南理工大学求学时我开始领悟到,建筑从纵的方面受历史的影响,从横的方面受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做建筑要整体来考虑,善抓主要矛盾。”

  深圳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一个个优秀作品,让何镜堂在设计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

  “两观”、“三性”理论强调把建筑创作看成系统工程,既满足现代人使用需求,又有利于以后的持续发展。其中,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何镜堂在传承中逐步完成了对早期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理论的创新,从而成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承上启下,薪火相传”的关键人物。

  1994年,何镜堂获得“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荣膺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在建国60周年时,全国评选出建国以来300个建筑创作大奖,何镜堂有13项作品入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

  作品出自“一家人”

  每当有客人来到工作室,何镜堂都会带着客人参观一面贴着成员笑脸照的照片墙,上面“我们一家人”五个字溢出团队浓浓的暖意。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阳是其中一位“家庭成员”,他用“高瞻远瞩”来形容何镜堂院士。倪阳回忆说,过去华工设计院的行业地位并不高,但何镜堂一直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向每一位新成员描绘着自己的美好愿景,经过多年的共同奋斗,“当年看起来有些虚幻的愿景全部实现了,甚至超乎想象。”

  成功的秘诀何在?

  “人才和精品!有了这两样,其他一切迎刃而解。”何镜堂这样回答。

  他说:“我所有的成果都是跟我的团队、学生、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的成果,因为一个建筑不是个人的成果,一个建筑师离开团队做不出东西来”。为此,他一方面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给团队成员提供深造机会,还有意让青年骨干参加甚至负责一些重点工程项目,让年轻人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在完成这一宏大工程时,就有多位学生参与其中。为什么要让学生加入这样举世瞩目的项目?何镜堂说,建筑科学是多学科交叉领域,空中楼阁式的教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我们就是要把建筑设计与建筑教学相结合,建筑研究与建筑人才培养相结合,既出作品,又出人才!”

  这一理念很好地践行了华南理工大学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承担重要教学任务的同时,建筑设计研究院还成为整个建筑学院乃至全校教学实践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机会。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浙江大学新校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及摔跤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何镜堂的代表作品太多太多,但被问起自己最自豪的作品,何镜堂的回答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悲怆动人、气宇万千”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他说:“这两个作品恰如中国从灾难走向复兴的两个坐标,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我感到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

  何镜堂愿意担负起这份历史赋予的责任,他表示:“是整个社会在推着你往前走,你不走,会对不起这个社会。”

责任编辑:玛门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