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添加老师进群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监理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2016-03-22 14:29  来源:来源于网络  字体:  打印 收藏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工作要点

  (1)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

  (2)文件的标识与控制

  1)首先识别所有的规范标准。

  2)对于建设单位提供图纸应按照质量手册的相关要求进行标识。

  3)加强信息化管理。

  (3)产品质量的追踪检查

  1)建立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服务产品质量。

  2)坚持定期召开监理例会,为产品服务质量提供保障。

  (4)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5)物资管理

  1)建设单位财产。

  2)产品防护。

  3)监理设备的控制。

  2.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要求

  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概括为全面贯彻、行为到位、适时管理、适中控制、有效识别、与时俱进。

  (1)全面贯彻

  所谓全面贯彻就是讲究系统性、整体性。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按照PDCA循环展开,应充分使用适宜的管理技巧,使各项要求均予满足防止过程落入失控状态;整个管理水平取决于要素平均管理水平和要素管理水平最低者。

  (2)行为到位

  所谓行为到位就是质量管理行为应当覆盖所有的管理空间,做到管理到位。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管理到位的必要条件是管理行为覆盖其要素定义的管理空间。质量管理体系做到行为到位,其含义包括:文件规定到位、过程控制到位、方针目的管理到位和持续改进到位。

  (3)适时管理

  所谓适时管理就是管理行为的动态性、时间性和周期性,要求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须及时、准时,不要超时、误时。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管理到位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时间管理。

  (4)适中控制

  所谓适中控制就是管理行为要适中,掌握好度,做到恰到好处,既不应过火,也不应不足。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管理到位的关键支柱是管理行为标准化和执行标准的水平。

  (5)有效识别

  所谓有效识别就是管理行为对于事物状态的识别能力,对于问题、真伪的鉴别能力以及对于严重程度的判断能力等。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管理到位的前提和保证是管理体系的识别能力,鉴别能力和解决能力。过程方法是控制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力来自于识别力。

  (6)不断完善

  所谓不断完善就是管理行为的变革性,对于内外环境的适应性,无论管理要素还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都能适时调整、变化,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管理到位的深度取决于管理行为推动PDCA循环程度。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度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管理的执行性和有效性如何;②应变能力如何;③自我完善和改进的机制是否运行有效。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Adith

阅读排行

更多
课程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