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工作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m),若干个施工过程(n),每个施工过程组织一至几个专业施工队,专业工作队连续施工,充分利用空间(工作面、施工段)与时间(搭接施工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
| 1.工艺参数 |
施工过程数(n)——也称工序,如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可以是单位工程,可以是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
| 流水强度——流水施工的某施工过程(专业工作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也称为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
| 2.空间参数 |
空间参数是表达流水施工在空间布置上开展状态的参数。 |
| 施工段(m)——施工对象在空间上划分的若干个区段。工作面 |
| 3.时间参数 |
流水节拍(t)——某个作业队(或一个施工过程)在一个施工段上所需要的工作时间。 |
| 流水步距(K)——两个相邻的作业队(或施工过程)相继投入工作的最小时间间隔。 |
| 流水步距的个数=施工过程数-1,如:某钢筋砼工程,有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三道工序,则模板与钢筋工程之间,钢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有流水步距,即有两个流水步距。 |
| 工期 |
从第一个专业队投入流水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专业队完成最后一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段工作、退出流水作业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由于一项工程往往由许多流水组组成,所以,这里所说的是流水组的工期,而不是整个工程的总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