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添加老师进群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监理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监理工程师辅导:植筋施工质量分析与控制2

2011-01-25 11:37  来源:  字体:  打印 收藏

  2.3.某建筑物立面增加挑檐

  ⑴ 植筋概况

  沿该建筑物一层顶圈梁植入φ10钢,植筋深度为100mm.通过试验发现有30%达不到设计要求。

  ⑵ 问题分析

  通过现场观察和对工人调查,发现施工程序均正确,后有人提出是不是建筑物年代已久,混凝土标准号为C20,植筋深度为10d考虑是否太浅。经大家讨论决定按13d施工一部分。通过试验该部分植筋均满足要求。

  3.施工技术

  通过对上述多个典型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植筋的施工质量控制有以下方面:

  ⑴ 钻孔:检查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C20以上。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钻孔的位置,孔径和深度,外侧孔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边缘间的宽度≥5mm以上,钻孔后的孔壁完好无裂缝和蜂窝等。其质量控制关键是钻孔孔经应比植入钢筋直经大4-6mm,钻孔深度为混凝土强度≥C30时为10d,小于C30时为13d.

  ⑵ 清孔:钻孔后应立即清理,用刷子擦孔壁灰粉,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钻孔内的灰粉,然后用干净物体临时封堵孔口,以防尘土,砂粒等杂物落入。质量控制关键为钻孔必须清扫干净,以增强孔壁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⑶ 植筋表面处理

  植筋应先通过物理试验,采用机械法或钢丝刷除去植筋表面铁锈和氧化层,然后用丙铜除去残留油污,经处理的钢筋应尽快植入孔内,避免再次污染。质量控制关键是钢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净,以增加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⑷ 结构胶灌注

  大多数结构胶为双组分材料,用长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过挤压器将胶在孔内从里到外渐渐填孔并排出空气,注胶量为孔深的1/2~1/3.质量控制关键是从底开始注胶,胶体不得有气泡存在。

  ⑸ 钢筋植入

  将处理好的植筋缓慢旋入孔内预定深度。质量控制关键是植筋必须缓慢旋入。

  ⑹ 养护固化

  已植入孔内的钢筋在常温下养护,直至使用的结构胶到固结的规定时间。其质量控制关键是保证固结时间,中间不得扰动。

  4.结束语

  植筋施工工艺在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环节上尚未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我们通过实际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总结了一些经验力求在标准颁布前使人们在施工时注意,以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阅读排行

更多
课程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