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26699
  • 官方号
    微信公众号
    热门资讯,实时推送
    微信号:jianshe99zb
    官方视频号
    免费直播,订阅提醒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考试指导老师
    扫码了解并领取资料
    微信扫码即可添加
    官方抖音号
    分享更多建工日常
    抖音扫一扫关注
  •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建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5.0

    安卓版本:8.5.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咨询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管理_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核心考点

    2019-08-22 14:28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字体: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一总三分,本章是一总,三分分别是投资、财税和金融,也就是三、四、五章。

      大纲要求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经济周期中的产出、就业及价格变动;经济周期的原因分析。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影响总供求变动的因素分析。

      (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六)国际收支、国际贸易与政策;汇率及汇率制度。

      (七)公共部门的经济学分析。

      (八)我国政治、经济基本制度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体系。

      本章比较重要,历年分值都很高。考试的重点是概念、分类、特点、作用、目标、任务、措施、原则、途径等。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一、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市场需求

      1、需求的含义

      需求定义: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注意:愿意和能够

      市场需求:某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偏好、收入、该商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其他

      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规律: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反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曲线:反映需求规律的曲线。

      (二)市场供给

      1、供给的含义

      供给定义: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注意:愿意和能够

      市场供给:某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和。

      2、影响供给的因素

      该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

      3、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供给规律:供给数量与市场价格同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曲线:反映供给规律的曲线。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是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如果有外力干预,形成的就不是均衡价格。

      2、最高限价与保护价格的影响

      政府的价格干预

      最高限价(限制价格)的影响:市场短缺、排队、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只能实行配给制保护价格(支持价格)的影响:市场过剩,只能政府收购。

      3、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二、市场如何解决三大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减产,厂商退出;

      供小于求,价格上升,增产,厂商进入。

      2、如何生产——生产方式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3、为谁生产——分配

      三、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一)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指资源配置效率。

      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资源的重新分配,已不可能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一个人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重新分配资源,在不降低其他人福利的情况下,至少使一个人的福利有所提高。

      (二)实现市场效率的条件

      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是理想状态。其条件是,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五个条件:大量、商品无差异、资源自由流动、信息完备,经济主体理性。

      (三)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有些场合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被称为市场失灵(四种)

      1、不完全竞争——垄断

      垄断市场

      寡头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2、外部性

      某经济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带来影响,而该经济主体又未支付费用或获得补偿。这种影响被称为外部性。

      正外部性——带给他人利益

      负外部性——强加给别人成本

      外部性分为生产的、消费的两类。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私人成本,社会成本;私人利益,社会利益。

      3、公共产品

      私人物品:

      排他性:支付价格才能消费,生产者得到补偿

      竞争性:商品劳务有限,某人消费、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消费该商品

      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典型国防

      私人厂商不愿进入公共产品领域,导致公共产品数量低于最优数量。

      4、信息不完全、不对称

      导致盲目生产、盲目消费还会导致逆向选择,劣质品驱逐优质品

      (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三个方面——产出、就业、价格,非常重要)

      (一)产出的衡量(七个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三内涵、三概念、三方法)

      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概念内涵(三个内涵)

      ◇注意,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价值形态:货物、服务的增加值之和

      ◇收入形态:分配给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常住单位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进口价值

      概念辨析(三概念)

      ◇名义 GDP,用实际(当年)市场价格衡量的 GDP

      ◇实际 GDP,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 GDP

      ◇潜在 GDP(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取决于投入和技术效率,是价格相对稳定时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统计核算方法(三方法)

      ◇生产法(三个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收入法(6 项生产要素)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支出法(4 项支出类型)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2、国民生产总值(GNP)

      概念要点

      ◇考虑了国外的影响

      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重点难点辨析】

      GDP 是按国境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

      GNP 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国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因此,有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3、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

      国民收入是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四项的总和

      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NI 三减三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PI)—个人税收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就业与产出的关系——呈正相关

      产出上升——劳动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

      产出下降——劳动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

      1、就业失业的统计概念

      失业率

      公式:失业人口÷总劳动力人口

      内涵:衡量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2、失业的类型

      (1)按失业原因分类

      摩擦性失业——职位变换(供求总体可能平衡,充分就业时也会发生)

      结构性失业——供给需求不匹配(供求总体平衡时,充分就业时也会发生)

      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总供需不平衡

      3、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1)充分就业不等于零失业率,因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无法避免。

      (2)充分就业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即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

      率之和。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1、通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

      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升或货币价值持续下降。

      (2)通货膨胀的类型(3 种)

      温和的通货膨胀(爬行式)——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小于 10%

      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 10%~100%

      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度大于 100%

      (3)通货膨胀的成因(4 种)

      ◇ 需求拉动型——需求过度增长

      ◇ 成本推动型——供给方面成本提高

      ◇ 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动相互作用型

      ◇ 结构性——经济结构不平衡

      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三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消费者支出

      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生产或批发环节价格

      GDP 平减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不重要)

      一、政府干预的逻辑依据

      (一)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损失

      1、不完全竞争(垄断)

      2、外部性(污染)

      3、公共产品(国防)

      4、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二、提高效率的公共政策(重要)

      (一)针对不完全竞争的公共政策(三项)

      1、反垄断法

      2、价格管制——设定价格或利润限制

      3、设立公共企业

      (二)针对负的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四项)

      1、对负外部性活动征税(征税)

      2、提供消除负外部性的激励措施(鼓励改进技术装备)

      3、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许可证)

      4、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政策

      1、纯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来提供

      2、可由公共部门出资,把产品生产承包给私人

      3、同时具有一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性的产品称为混合物品,混合物品或服务可多渠道提供。

      (四)针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的政策

      加强信息管理

      促进信息公开

      增加市场透明度

      三、公共支出

      (一)公共支出内涵与意义(不重要)

      (二)公共支出三原则(重要)

      1、经济效益原则——资源优化配置,效益最大化

      2、公平原则——使各阶层的分配达到公平

      3、统筹兼顾原则——支出的结构安排从全局出发

    • 公开课
    • 辅导课程
    • 免费直播
    新人有礼:体验课+免费资料+专享优惠
    精品题
    正保刷题宝

    · 全国联考

    · 模拟实战

    · 真题精选

    免费 扫码免费做题
    学习社区
    • 备考交流
    • 微信
    • 抖音
    • 视频号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共同进步!
    寻找学习搭子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