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员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监理员 > 复习指导 > 正文

监理工作的特性

2008-03-06 10:20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监理工作的原则性

   在设备监理过程中,必须按照工程设备管理合同和监理工作程序及设备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和监督管理。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从我做起,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原则,廉政求实。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和掌握应不断探索进取,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经验,跟踪各专业的最新动态,广泛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只有坚持不懈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监理水平,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驾驭工程设备监理工作,才能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有效地完成工程设备监理任务。

  2、监理工作的灵活性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也要讲究方法上的灵活性。只有做好灵活性,才能使设备监理工作协调有效地开展。研究问题要做到多角度思维,多方面去考虑,从业主、设备运行、使用单位、监理等多方面去考查,避免片面性。对出现的问题要从实质上去认识,并能分析引发问题的多种因素。而在处理中不要刻板。因为各个地方的地质条件、设备管理、设备材质、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等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地方也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所以,在处理问题中要结合设备施工现场、设备运行环境的实际去考虑,而不要脱离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3、监理工作的预见性

  在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与运行过程中,由于人为的或机械设备故障等原因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和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俗话说,“防患胜于抢救”。对于可出现的问题,预先指出来不使其发生,总比事后补救要好得多。如若能作到预控,则要求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监理预控不仅有宏观上的预控,即在大问题上不违反原则,符合规程规范,还要微观上注意到每个细微末节。坚持策划在先,预控在前,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作为控制重点,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实行监督。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作为监理应将预控作为重点,要尽可能多的事先想到一、两步,预料到将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做到防患于末然。这样才能体现监理工作特点,使监理人员真正发挥设备监理作用。

  4、监理工作的主动性

  监理工作要做到“四勤”即脑勤、腿勤、手勤、口勤。即要勤思考,勤检查,勤到施工设备现场巡查和了解,对产生的疑问要勤问勤记。发现问题不要乱说,弄清楚后再下结论,避免产生失误,影响监理形象。只有做好上述“四勤”,做到工作主动,才能保证监理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5、监理工作的及时性

  在设备监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及时发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的持续发生。工程施工设备运行、维护、保养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防护不到位或其它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安全和机械设备事故。处理此类事故时,首先要了解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询问当事人,了解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等,提取有关设备运行管理单位的记录资料。对事故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做出正确判断,划清各方的责任,及时恢复设备运行和生产,将工程损失减少到最小。对关键工序采用旁站监理,并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地发现生产运行中质量和安全问题;及时地向运行单位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及时地做好文字记录;及时地将有关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在设备现场巡视检查时,能及时指出、制止设备运行或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破坏行为,并向上级汇报。

延伸阅读:监理工作 特性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