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水利知识点:防洪堤堤线布置和选择
导语:建设工程教育网是国内工程类远程教育基地,凭借其多年辅导经验,聘请国内考试辅导专家,依托专业的教学服务团队,采用高清课件、移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强力推出二级建造师等网上辅导课程,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防洪堤堤线布置和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合理性和建成后所发挥的功用,尤其对工程投资大小影响重大。堤线布置和选择时,应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势、地貌和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及拟建筑物的位置、型式、施工条件和河流历史演变,充分估计下伏层地质状况,经过技术和经济比评后综合分析确定。
1、在地形地势上,应避开淤滩泛滩、崩岸、沉积等原因形成的地带,这些地带从实地看一般略高,原为河道过水的一部分,其下伏地层一般由淤泥、砂、卵砾层组成,透水性强,层土较为松散,稳定性低;开挖、压填或防渗处理工程量大,从投资上和处理难度上均不可取。而处于河岸边的阶地,从实地看一般较高,一般粘性土覆盖层较厚,地势较高,土层密实,可考虑作为新筑堤的基础。
2、在地貌上,由于河堤一般紧排居民集居地,改变堤线比较困难,因此在堤线选择上,既要注意结合堤型的选择,尽量做到少占耕地少拆迁,又要结合防洪留有适当余地,根据河流制导线要求,布置留有适当宽的滩地。由于占地拆迁费用很大,牵扯多,处理复杂,往往会导致工程开工困难和工期拖延,故堤型的选择极为重要。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村原则,结合地形、地势和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堤型,如斜坡式堤、直挡墙式堤或直斜复合式堤等,同时考虑采用加筋土、挡墙式、沉箱式等工程技术措施使得堤型和堤线布置均可行。
3、堤线布置时,应进行实地踏勘,翻阅历史记载,深入实地集居地调查收集洪灾资料,对河道的历史演变、改道、泛滥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尽量能避免穿越故河道和历史泛滥区,从而减少堤基处理措施,节省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