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水利复习: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法设计
导语:建设工程教育网是国内超大型的工程类远程教育基地,凭借其多年辅导经验,聘请国内权威考试辅导专家,依托专业、庞大的教学服务团队,采用高清课件、移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强力推出二级建造师等网上辅导课程,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某县始建于明朝时期,发展至今,总面积1750Km,共管辖有6镇10乡,截止2012年4月,县人口40余万。有一长89.6Km的河流横贯全县,并流经临县某乡,最终汇人某条大河流。河道治理工作一直是全县的重点,自2008年起,河道治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整体目标也有所扩大,除了防洪排涝,还能够加强水土保持,改善水质污染的现状,构建生态循环系统。
1、问题
(1)水质污染,河道脏乱。该县经济处于中上等,上游乡镇在不断开发中,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污水排放量大;尤其是一些大规模工厂,污水处理设施要么配置不全,要么是超负荷运行,使得排水污染度严重超标;加上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将大量污水排人河道,引起河道水质的恶化,河水由清变浊,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造成水中生物的灭绝。同时,河面上出现大量的废弃物,河水散发出难闻的怪味,岸边堆满了生活垃圾,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特别在夏季高温时候,蝇蚊乱飞、臭气弥漫,对河道的侵占和掩埋,导致多雨季节,街区的淤积十分严重。
(2)行洪排涝问题。前些年,该河的河道被严重堵塞,行洪能力较差,行洪排涝成了县重点工作。安全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洪排涝规划,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治理。另外,河道内有大量的弃置物、建筑物等,严重阻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
(3)防洪标准较低。在治理中,堤防建设相对较为落后,高度不等且标准较低,另有很多地段甚至没有堤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极易引起暴雨洪灾,而河道严重淤积、主河槽出现萎缩,加上大量生活垃圾和工业弃渣堆积,河道的排水蓄洪能力大幅减少。一到汛期,暴雨出现,容易造成洪水无法排出,以至于引发决堤,给周围人们带来较大危害。
(5)河道衬砌问题。以往在治理时,往往选择河道衬砌的治理方法,该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果河道是由水泥石料等材料修筑,不利于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使得生物数量减少水质下降;河道衬砌时,岸上的植被将会减少,河水若遭遇阳光的直射,温度上升,在高温时,会孳生有害细菌,对水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解决措施
(1)综合治理。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影响河道行洪排涝的主要因素包括垃圾、建筑弃渣的侵占或河床裸露。行洪时,河床顺直段河水流速过大,很容易破坏堤岸,弯曲开阔段河水流速降低推移质沉淀淤塞河道破坏凹岸。而植被能够截留雨滴。该县在治理中对河道岸坡及滩地均做了水土保持工作,如在河道中间横向修建与河道枯水期水面高程接近的截潜工程,以提高地下水位;近水滩地栽种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生植物;堤防工程以生态护坡的形式为主,尽量少用硬覆。针对水土流失较为的严重区域,应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禁止毁林毁草。截至2013年10月,该河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2)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持河道水土,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按照河道的形态进行保持,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动植物群体,恢复湿地,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恢复河道的生命气息。水资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首先,在少雨季节,应实现上游地下水和下游地上水之间的转化,以维持流水量,形成对地下水的补给;其次,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延长水利工程的寿命;另外,尽量减少点源及非点源的污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文环境保护、建设景观都方面都有借用。
(3)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水土保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关人们生活和国家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重视,并制定有相关法律。国内水土保持的基本任务就是预防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相关部门加大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