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领取二建备考资料进入二建备考群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二级建造师考试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2011二级建造师《法规及相关知识》讲义(9)

2011-05-12 10:50  来源:  字体:  打印 收藏

 2025年二级建造师新课热招中 抢跑趁现在

  2Z203000建设工程纠纷的处理

  2Z203010民事纠纷处理方式

  2Z203011掌握民事诉讼的特点

  2Z203012掌握仲裁的特点

  一、仲裁的概念

  仲裁指发生争议的当事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根据其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的争议解决的方式。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是调整和规范仲裁制度的基本法律,但《仲裁法》的调整范围仅限于民商事仲裁,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纠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不受《仲裁法》的调整。此外,根据《仲裁法》第3条的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重点解析:要掌握不能仲裁的纠纷有哪些。

  二、仲裁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解决财产权益纠纷的民间性裁判制度,仲裁既不同于解决同类争议的司法、行政途径,也不同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和当事人的自行和解。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愿性

  (二)专业性

  (三)灵活性

  (四)保密性

  (五)快捷性

  (六)经济性

  (七)独立性

  重点解析:

  要理解这几个特点。尤其是要理解“自愿性”这个特点。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阅读排行

更多
二建机考系统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