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价工程师考试《计价控制》第三章讲义(21)
(三)今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
(1)适应建设市场的新形势,着眼于为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
(2)我国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和网络发展很快,为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正在与各省信息网联网,这样全国造价信息网联成一体,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查阅到全国、各省、各市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各地造价信息网的使用效率。
(3)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要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工程技术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五、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
在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和成熟。工程价格通常由市场双方自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发达国家及地区都有自己的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和使用方面的管理。
(一)香港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工程造价信息的发布往往采取指数的形式。按照指数内涵,香港地区发布的主要工程造价指数可分为两类,即成本指数和价格指数,分别是依据建造成本和建造价格的
变化趋势而编制。建造成本主要包括工料等费用支出,它们占总成本的80%以上,其余的支出包括经常性开支(overheads)以及使用资本财产(CapitalGoods)等费用;建造价格中除包括建造成本之外厂还有承包商赚取的利润,一般以投标价格指数来反映其发展趋势。
1.成本指数的编制
在香港,最有影响的成本指数要属由建筑署发布的劳工指数、建材价格指数和建筑工料综合成本指数,这些指数均以1970年为基期编制。
(1)劳工指数和大部分政府指数一样,是根据一系列不同工种的建筑劳工(如木工、水泥工、架子工等)的平均日薪,以不同的权重结合而成。
(2)建筑署制定的建材价格指数同样为固定比重加权指数,其指数成份多达60种以上。
(3)建筑工料综合成本指数实际上是劳工指数和建筑材料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比重分别定为45%和55%.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