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31、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 )。
A、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策划C、质量改进D、建立管理体系
标准答案:a,b,c
32、顾客要求是指( )
A、明示的、B、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C、不言而喻的惯例D、法律法规的要求。
标准答案:a,b,c,d
33、下列( )是顾客满意的程度基本特征
A、主观性B、经济性C、层次性D、客观性
标准答案:a,c
34、GB/Tl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l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制定的目的在于( )
A、评定国家质量奖企业B、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C、要求企业规范和夯实其基础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D、获得国际承认
标准答案:a,b
35、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有( )。
A、保证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B、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C、保持产品原有质量
D、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标准答案:a,b,c,d
36、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 ):
A、可以随意利用、设计质量等图象标志。但所用图案标志必须登记,
B、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
C、产品和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禁止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和厂址。
D、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标准答案:b,c,d
37、关于产品的担保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
A、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是产品检查部门履行产品质量担保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B、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方式是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损失。
C、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期限是为生产者、销售者明示的产品质量担保期或者产品质量保证期。
D、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追偿,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依法向购买者承担了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后,属于产品生产者或供货者责任的,消费者有权向生产者或供货者追偿。
标准答案:b,c
38、以下有关全面质量管理含义论述正确的是( )。
A、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
B、建立质量体系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C、全面质量管理是组织进行管理的一个方法途径,别无其它。
D、将质量概念扩充为全部管理目标
标准答案:a,b,d
39、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程序是文件
B、程序是为进行某项过程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C、程序可以形成文件
D、程序指的是一种方法、途径,但方法、途径未必是程序,
标准答案:b,c,d
40、满足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的内容包括( )。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B、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
C、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等
D、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标准答案:a,d
41、下列对于审核证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审核证据就是得到的信息
B、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C、审核证据只包括记录,不包括事实陈述。必须有文字记录
D、审核证据可通过面谈的方式获取
标准答案:b,d
42、审核的目的是( )
A、确定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或其一部分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
B、评价管理体系确保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能力。
C、评价管理体系实现特定目标的效率。
D、识别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方面。
标准答案:a,b,d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方审核以相关方名义进行。
B、按审核委托方分类可将审核划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C、审核可依其对象不同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
D、第一方审核,亦称内部审核。
标准答案:b,c,d
44、ISO9000标准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 )版本
A、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
B、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
C、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
D、1986版ISO9000系列标准
标准答案:a,b,c
45、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管理体系是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础和核心
B、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必须进行纠正措施的验证
C、审核仅需要提交审核报告
D、当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活动即告结束
标准答案:b,c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认可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
B、认可的对象是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审核、评审等认证活动的人员;
C、产品认证是强制性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一般都是自愿性认证。
D、认证的依据是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
标准答案:b,c,d
47、审核范围和准则应由( )根据审核方案程度确定。
A、受审核方
B、审核委托方
C、审核组
D、审核组长
标准答案:b,d
48、合格评定包括( )
A、合格评价
B、检测
C、认证
D、认可
标准答案:c,d
49、国家标准的编号由( )部分构成。
A、国家标准的代号
B、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C、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
D、国家标准发布的地区代号
标准答案:a,b,c
50、企业标准包括( )。
A、技术标准、
B、原材料及半成品标准
C、管理标准
D、工作标准
标准答案:a,c,d
51、对下列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组织的相关方包括顾客
B、供方是指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不可以是组织内部的,
C、质量管理手册是指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的文件。
D、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标准答案:a,d
52、计量的对象包括( )。
A、物理量
B、工程量
C、化学量
D、计算量
标准答案:a,b,c
53、10mm2/s等于( )。
A、10-5m2/s
B、10-3cm2/s
C、107um2/s
D、10-1cm2/s.
标准答案:a,c,d
解析:{10㎜2/s=10×(10-3m)2/S=10-5m2/s,10㎜2/s=10×(10-1㎝)2/S=10-1㎝2/s,10㎜2/s=10×(106μm)2/S=107μm2/s}
54、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顾客可分为( )。
A、内部顾客
B、外部顾客
C、目标顾客
D、潜在顾客
E、过去顾客
标准答案:c,d,e
55、感官检验的表示方法有( )。
A、数值表示法
B、语言表示法
C、图片表示法
D、样品表示法。
标准答案:a,b,c,d
56、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有( )。
A、鉴别功能
B、把关功能
C、纠正功能
D、预防功能
E、报告功能
标准答案:a,b,d,e
57、关于“把关功能”,下列正确的是( )。
A、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
B、实现不合格的原料不投产
C、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
D、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
E、已交付的不合格成品要及时收回
标准答案:a,b,c,d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基准处在全国量值传递的最高点或起点。
B、国家基准是全国量值溯源的终点。
C、工作标准是指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质的一种测量标准。
D、参考标准是尽作参考,没有实际的意义,不受法律限制。
标准答案:a,b,c
59、包装检验是最终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
A、核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袋)单的一致性;
B、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
C、检查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
D、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标准答案:a,b,d
60、首件检验的作用
A、有效地防止出现成批不合格品。
B、确认过程(工序)形成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C、确认作业(工艺)过程是否受控,
D、锻炼员工的技能
标准答案:a,b,c
61、质量检验的记录有( )作用。
A、计算检验人员的工作成绩
B、便于质量追溯
C、计算作业人员的成绩
D、明确质量责任
标准答案:b,d
62、按产品形成过程分类,检验可分为( )。
A、过程检验
B、抽样检验
C、流动检验
D、最终检验
E、进货检验
标准答案:a,d,e
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
B、检定则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C、检定结果则是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
D、校准必须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
标准答案:a,b,c
64、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包括( )
A、少量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产品
B、生产批量大
C、破坏性检验
D、某些不可能实现全数检验的检测项目
E、需要节省费用的。
标准答案:a,b,c,d
65、以下说法那个是标准的特性:
A、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B、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C、权利部门自己制定的文件。
D、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标准答案:a,b,d
66、感官检验的分类
A、分析型感官检验。
B、视觉检验
C、听觉检验
D、嗜好型感官检验。
标准答案:a,d
67、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是由( )组成的。
A、SI单位的倍数单位
B、SI基本单位
C、SI导出单位
D、SI词头
标准答案:a,b,c
68、下列计量单位中,( )不属于SI基本单位。
A、开[尔文]
B、千克
C、牛顿
D、伏特
E、安培
标准答案:c,d
6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修约间隔是确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
B、修约间隔一般以K×10n(K=1,2,5、7;n为正、负整数)的形式表示。
C、修约间隔一经确定,修约数只能是修约间隔的整数倍。
D、若修约间隔为2X10n,修约数的末位只能是0,2,4,6,8等数字;
标准答案:a,c,d
70、( )是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A、校准
B、检定
C、测量
D、检验
标准答案:a,b
上一篇:质量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