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了解并领取一建资讯及资料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一级建造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一建建筑工程考点:地震

2015-07-06 18:54  来源:来自网络  字体:  打印

  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唐山大地震断裂岩层约11km,属于浅源地震。

  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符号M表不。震级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也是地震规模的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地震带记录到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

  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如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地表现象、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一个地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了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责任编辑:北卡

阅读排行

更多
招生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