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13:29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井下控制测量方法和要求
1.井下测量工作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井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随巷道施工,测量导线不断推进,最终将形成全矿井的测量控制网,实现对井下平面测量的控制(包括巷道或硐室的中线、腰线,以及满足贯通测量要求等);并形成测绘和标定井下巷道、硐室、回采工作面等的平面位置的基础。这些测量资料将在矿井建成交工时移交给生产单位使用。
以前井下导线多用“经纬仪钢尺导线”方法,现在已有“光电测距导线”、“全站仪导线”和“陀螺定向一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见IG411013)。
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我国有关矿山部门规定,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这两类控制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15”两级,一般从井底车场的起始边开始,沿矿井主要巷道(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集中上、下山等)敷设,通常每隔1. 5~2. okm应加测一条陀螺定向边,以提供检核和角度平差条件。采区控制导线的测角精度分为±15“和±30”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他次要巷道敷设。
在井下使用陀螺经纬仪时,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3.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井下高程点和经纬仪导线点的高程,在主要水平巷道中,应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在其他巷道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确定。
水准测量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i.级的水准仪和普通水准尺进行。
4.测点的设置
(1)导线点
井下经纬仪导线点分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所有测点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的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一般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有条件时,也可在主要巷道中全部埋设永久导线点。
(2)高程点
井下高程点应设在巷道顶、底板或两帮的稳定岩石中、碹体上或井下永久固定设备的基础上。也可用永久导线作为高程点。所有高程点都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高程点一般应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至少由三个高程点组成,两高程点间距离以30~80m为宜。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