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13:30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矿井水害预防与应对
(一)透水征兆
1.围岩的水汽现象:岩(煤)层变湿、挂汗、挂红,或有淋水变大,出现水叫;水色发浑。
2.围岩压力显现:顶板来压、片帮、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裂隙出现渗水)。
3.环境状态:空气变冷、出现雾气、出臭味等。
4.其他现象: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等。
(二)矿井水害预防要求(见IG431040矿井防治水的有关规定)
(三)井下水灾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1.受困人员和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2.防止事态扩大优先和保护环境优先
3.必须了解突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4.掌握灾区范围、事故前井下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5.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强排水,同时堵塞地面补给水源。
6.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从淹水区突然涌出,切断灾区电源,防止采空区积聚的瓦斯引爆。
7.排水、侦察灾情和抢险过程中,要防止冒顶、掉底伤人和二次突水。
8.搬运和抢救遇险人员时,要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