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6 19:44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楼阁建筑曾经非常的兴旺。以南京为例,研究古人在营建楼阁时的设计和想法是比较典型的。笔者通过对南京地区地方志书的检索整理,列出所有曾经被记载过的楼阁建筑,并根据其描述分析在城市中的定位和空间意象。楼阁建筑的记录主要集中在地方志中的一些专门章节,对这部分信息的检索和整合是整个研究的基础。目前南京保存下来的方志最早从南宋《景定建康志》开始至清代末,其中专门有楼阁章节的并不多。
地方志书是我们研究古代地方文化地理的重要资料,各时代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记载方式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价值判断,因此比对宋元明清方志对楼阁的记载可以看出古人对其认识地位的变化。从地方志书的发展来看,南宋是方志定型期。在《景定建康志》中,“楼阁”是被分列出的一个专项,在卷二十一“城阙志二” 中,位于“古宫殿”专项后。从这个排序可以看出楼阁在当时是被人认为地位很高的建筑。在宋代以前,楼阁建筑尚不是十分普及,而南京因为曾是六朝都城,其建设水平比较高,所以楼阁建筑才较多得以列入方志。那时的楼阁建筑,相信是建筑高技术的一个象征。
明代志书更趋发展,结构也更为完整。明初的《洪武京城图志》比较特殊,当时应天府是明首都,该图志是太祖朱元璋下令礼部纂修的,专记明初京师南京情况。从目录分类可以看出,此时对建筑的分类主要从建筑功能性质出发,如“官署”“学校”“寺观” 等,因此出现“楼馆”这一分类。主要指当时的商业建筑,如著名的明“十六楼”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清代是修志的大盛时期,因此这期间南京的地方志也是最多的,但是内容多有重复,比较一致的是“楼阁”不再作为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除在《康熙江宁县志》被列入“建置志”中,其余清代方志均将其列入“古迹”或“名迹”一列中,包括很多其他的建筑类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