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造价工程师《计价控制》复习重点第五章(4)
(三)居住小区设计评价
小区是城市居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居民日常生活的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居住单位。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建设用地、工程造价及总体建筑艺术效果。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1.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
(1)压缩建筑的间距;
(2)提高住宅层数或高低层搭配;
(3)适当增加房屋长度;
(4)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
(5)合理布置道路。
2.居住小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1)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地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100%;
(2)居住建筑净密度=居住建筑基地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100%;
(3)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4)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5)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6)人口净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7)绿化比率=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居住建筑净密度是衡量用地经济性和保证居住区必要卫生条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其数值的大小与建筑层数、房屋间距、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
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可节省用地,但应保证日照、通风、防火、交通安全的基本需要。
居住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设计与用地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影响居住面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层数,增加层数其数值就增大,有利于节约土地和管线费用。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