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扫码并回复安全工程师进群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中级安全工程师 > 备考资料 > 复习资料 > 正文

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第二章:经营单位生产管理(3)

2011-08-31 11:25  来源:  字体:  打印

  (三)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和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编制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修订的工作计划(包括的主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日常管理的重点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检查,确保得到贯彻落实。

  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包括: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流程,及后续的培训考试、修订。五个流程,7项内容

  (1)起草。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

  (2)会签。责任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草案,应在送交相关领导签发前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意见不一致时,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主持会议,取得一致意见。

  (3)审核。安全规章制度在签发前,应进行审核。

  两方面,一是法律部门进行法律的符合性和与现行规章的一致性;二是职代会或安全委员会对各方的协调性、各方利益的统筹性进行审查。

  (4)签发。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一般技术性安全规章制度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应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在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

  上述就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的五个流程。

  (6)培训和考试。新颁布的安全规章制度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制度,还应组织进行考试。

  (7)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清单。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安全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外,3至5年应组织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印刷。

  (四)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内容,要求熟悉)教材P18-21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标准。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自身的习惯和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通常按三类体系来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是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三个部分),一般由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安全管理四部分组成;二是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三个标准),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三是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三个文件),一般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大类。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熟悉)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

  1.综合安全管理(12小项)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奖惩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7小项)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岗位安全规范;

  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5小项)

  “三同时”制度;

  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定期维护检查制度;

  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3小项)

  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工业卫生管理制度。

  共四类安全管理制度组成;一般性生产经营单位都是按此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无为

阅读排行

更多
安全教材辅导书

免费视频

更多

免费题库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