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第七章:事故应急救援(7)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6步(熟悉)P137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成立工作组。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掌握)P138-142
(一)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如下:(7方面)
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不仅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而且还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二)核心要素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
①方针与原则;
②应急策划;
③应急准备;
④应急响应;
⑤现场恢复;
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其中,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3个一级关键要素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二级小要素。
这6个一级要素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从应急的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扫码并回复安全工程师进群


56:42
55:00
3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