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专业资料 > 施工组织 > 房建工程 > 正文
2009-07-28 15:1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墙釉面砖湿贴法施工
内墙釉面砖传统镶贴方法的缺点是工期长、易空鼓、难平整、缝隙不顺直、浪费釉面砖同砂浆
一、湿贴法的特点
1、确保粘贴质量
底子灰是湿的,结合层的水分不易立即被底子灰吸收,可操作时间长,操作时如发现有缝隙不均,容易调整。表面平整容易达到规范的要求,基本上消除了墙面不平,缝隙不直的质量通病。
2、节约材料
湿法结合层厚度不大于3mm,减少了水泥和砂子的用量。湿法作业最大的特点是不出现空鼓,因而减少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费。
3、提高工效
湿法施工一步到位,连续施工,减少了工序,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缩短了工期。
二、施工准备
1、立好门窗,并加以保护。
2、与墙面有关的各种管线、设备和埋件已安装完毕。
3、将有色差的釉面砖分别堆放,挑出有明显缺陷的釉面砖。然后分别进行釉面砖长、宽尺寸的检查,分出大、中、小三种类型分别堆放。采用强度等级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天然中砂,砂子的含泥量不大于3%且过筛。
4、应备手提式电动切割机、灰桶、靠尺、刮杠、尺板,小线、钳子、废无齿锯片、笤帚等。
三、施工操作
1、基层处理
对结构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进行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找平,提前浇水湿润,按常规方法冲筋,贴饼。
2、抹底子灰
底子灰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打底,完成后检查其表面平整、立面垂直、阳角方正和阴角顺直。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补。
3、弹线及垫底尺
根据墙面尺寸找规矩,弹垂直和水平控制线,竖线间距一般为1m左右。根据计算好的最下一皮砖的下口标高垫好底尺,作为第一皮砖下口的标高。
4、镶贴釉面砖
当底子灰初凝即可贴釉面砖。釉面砖在水中浸泡2h以上,待表面晾干后方可使用。将同一尺寸,颜色相同的釉面砖用于同一房间或墙面,以保证接缝均匀一致,根据水平位置及垂直竖向标志挂线镶贴。用刮刀将素水泥浆在釉面砖背后均匀抹平,厚度控制在2~3mm,随即在墙上镶贴,并用刮刀木把累轻轻敲击釉面砖,使灰浆挤满,由下而上依次镶贴,施工时应注意面砖边角下的灰浆要饱满。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不应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镶贴时如遇有突出的灯具,管线,卫生设备的支撑等,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拼凑镶贴。
5、嵌缝
用与釉面砖相同颜色的水泥浆将砖缝处抹平,再用棉纱擦去余浆,擦至缝隙清晰、深浅一致为止。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