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承德路“承德县衙”的旧貌新颜

2009-10-27 13:37    【  【打印】【我要纠错】

  在盛京路对面有一条极不起眼的小路,胡同掩藏在鳞次栉比的店铺之间,若不是观察得细致,很少有人会将着眼点落在这处狭窄小路之上,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更像是一条居民住宅区域的胡同,里面除了柴米油盐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惊喜。

  这条小路就是承德路,如同一笔埋藏于地下的财富,一旦挖掘开来,便会发现这条宁静的小路上,竟演绎着那么多生动的故事和陈年往事。

  这里曾设有承德县衙

  承德路位于沈河区中部(即老城区内),西北起沈阳路,东至正阳街。长120米,宽6米。清代命名为承德县胡同,以路西曾设有承德县衙署而得名。 1913年改为沈阳县胡同,1989年又命名为承德路。

  承德县,清康熙三年置,属奉天府。据《承德县志书》:管辖盛京城外四郊,辖境东至抚顺城,西至辽河,南至十里河,北至懿路。光绪三十一年,县下分为东、西、南、北四路,路下设区。

  1913年,改奉天府为奉天县,同年又改名为承德县,因与河北的承德地名相重,于当年又定县名为沈阳县,以县治在沈水(浑河)之北而得名。属奉天省辽沈道。 1929年改属辽宁省。 1948年1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将沈阳县划归沈阳市领导,撤销沈阳县。 1956年复置,属辽宁省辽阳专区。 1958年末又改属沈阳市,辖境相当于今之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四区,至1960年县治撤销。1989年第二次地名整顿中,正式命名为承德路。

  承德路一直在“沈阳”和“承德”两个名字之间变来换去,因为之前叫做沈阳县,那么若是再以沈阳路命名的话则与故宫门前的沈阳路重名,而盛京路也已经存在,所以这一条路便延续了历史上承德县的承德二字,变成了承德路。

  另据资料记载,原承德知县公署,旧时为推官公署,康熙六年改为县署。县衙内有大堂三间,内宅九间,书吏房三间,仪门一座,大门、门房各一间。至雍正十一年,又增建瓦房二十一间。清末,知县大堂还悬挂着知县胡绍祖书写的“亲民堂”匾额;据清缪润绂著《陪京杂述》内称:这位胡知县所书的匾额:“笔力刚凝,兼有颜、柳之风”。

  清末农民起义的一处战场

  当年的承德县衙就设在如今的承德路上,周边同时设置了关押犯人的县大狱,当时一些被认为反清的仁人志士被关押于此。也恰恰是这个缘故,这里便成了清末农民起义的一处战场。

  清代缪润绂著《陪京杂述》内“劫狱”对该事件有详细记载。清同治年间,世风日下,民不聊生,东北各地贫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当时在盛京附近活动的起义军有马国良及徐占一率领下的农民队伍,他们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声威远震。在盛京城内的起义发生在同治四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农民起义军经过周密的部署,开始了进攻。入城之后,选定的第一处地点便是承德县,因为当时承德县衙设在如今的承德路上,于是,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便朝着承德县衙的方向进攻而来。

  抵达承德县衙之后,为了能够扩充自身的队伍,并制造混乱,起义军先是冲进承德县大狱中解救关押的犯人近百人,其中解救出的一部分人又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随后,他们放火烧毁承德县大狱以及承德县衙,杀死总役康宁,同时烧毁兵、刑部文书案卷等物,盛京城内顿时火光冲天。

  此时,盛京城将军等官员正在盛京官府寻欢作乐,得知农民起义军打来的消息之后,立即乱作一团,慌乱中调集清军援兵,当援兵赶到之际,农民起义军早已从小南门从容出城。

  虽然农民起义最后惨遭失败,但在那一时期,马国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东北地区确实掀起了起义的狂潮,如今东北三省一些地区仍存有部分关于马国良领导农民起义的记录。

  资料记载,马国良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成年后,因善骑射,精武术,有“傻大胆”之称,故时人称为马傻子。同治四年六月,马国良曾在梨树县买卖街(今梨树县梨树镇)南的一面城,率领几百饥民,竖起“替天行道”大旗,宣布举行反清武装起义,称为红旗队。随后,黄、蓝、白、黑四旗,各领数千农民军前来会合。起义队伍发展到2万多人,马国良成为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

  马国良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率领起义军南下,直取盛京,破狱释囚,人心大振。同治五年一月初,马国良为粉碎清军的围剿,采取分兵出击的战术,并亲率主力北上。

  随后,攻占双城堡,踞城数日,焚署劫狱,深受群众拥护。后由于起义军的内讧和马国良指挥上的失误,吉林省城(吉林市)久攻不下,被迫向西撤退。三月下旬,在中阳堡、朝阳坡和新河口的三次大战中,起义军伤亡惨重,处境极为困难。五月十六日,马国良被清军杀害于黄旗堡。

  张学良创建的同泽女中

  沿着承德路一路走来,发现当年承德县所留下的也不过是一条如此短窄的小路,沿途的一些商铺新旧交替地划过眼前,楼群之中露出一抹新绿,承德路便走到了尽头。

  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简称同泽女中)坐落于此,绿色的藤蔓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这座三层的老式建筑。而这所中学之所以闻名全国且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它不凡的历史由来。

  上世纪20年代,在张学良大刀阔斧建设新东北时,于凤至慷慨地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在东北大学办了个家政系,且创办了同泽女中。张学良作为同泽女中创办者之一,为了支持于凤至办学行为,将帅府老虎厅中的老虎标本之一赠予同泽女中,直至今日,老虎标本仍旧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学校的老教学楼之中,并被誉为镇校之宝。

  1930年,同泽女中由大南关艾家胡同迁至现址,三座校舍楼房均是由一位德国工程师设计监修的,由于主楼是钢骨水泥建筑,并设有钢窗,因此在当时被誉为是“火不能引”的楼房。

  主楼的地下室设有健身房,堪称风雨无阻的操场。特殊教室、图书室、卫生室应有尽有。同年6月举行校庆典礼,张学良和于凤至特地赶来庆祝。

  同时,学校不惜重资聘请著名教师任教。一般学校教师多半给奉票,同泽女中却给大洋,每月可达一百七八十元。体育、音乐教师是从北京、上海聘请的,教英文的钟老师是美国留学生。教师的阵容很是整齐,除了学识渊博,各有专长外,许多教师经验丰富,教法灵活。

  据曾经就读于同泽女中的老人回忆: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悍然武装入侵东三省。那天傍晚,全校师生举行文娱晚会。演完最后一个节目——话剧《一片爱国心》后,回到宿舍。不久,突然传来炸雷似的响声,大家不明真相,以为是日军在演习。

  次日凌晨,学生们隔窗看见一排排日本兵站在城墙上,明晃晃的刺刀,闪亮亮的头盔,映着晨星,这让大家感到有些异常,一些学生跑到楼顶阳台上喊:“日本人怎么跑到我们城墙上了呢?”

  日本兵发现学生后,就向同学们开枪,同学们惊慌跑下来,不知所措。七时许,曹校长召集全校师生,沉痛地对师生们说:“同学们,日本人打进城来了。为了你们的安全,现在学校宣布解散,各位同学回家吧。 ”

  开始是可怕的沉寂,接着全校一片哭声,师生流着眼泪默默离校。兴办三年零七个月的同泽女中也至此关闭。

  女中老教学楼成为不可移动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同泽女中更名为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为当时沈城最优秀学校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中停办,实行男女合校。2003年5月同泽女中以同泽高中女中部的形式恢复建制。 2007年升格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如今的同泽女中相比之前多了一份沧桑,同时又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及外观吸引着各方人士来此观赏。

  从主楼正面宽大的窗户便可看出历史的遗迹,虽然楼体已布满层层叠叠的绿色植物,但却仍旧露出些许斑驳的墙面以及曾经书写于此的宣传口号。

  同泽女中的郭主席介绍,目前同泽女中的老教学楼已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现如今不允许再做任何修缮与改动。“相关部门来勘察过这座老楼,对于保存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被列为文物之后,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对它擅自进行维修了,不过好在前几年刚刚维修过,虽然现在有点破旧,但还不至于有什么影响。 ”

  郭主席表示,别看这座老教学楼年代久远,但比那些新建的楼房甚至还要坚固。目前,老教学楼的部分教室还在使用,用以学生上课以及教师办公。“那座老虎标本还在这座楼里,毕竟是我们的镇校之宝,通常情况下是不供外人观赏的。 ”

延伸阅读:承德县 旧貌 承德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