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复习资料:混泥土基础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筏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带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2.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3.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4.基础中纵向受力得钢筋的混泥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应不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5.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6.当受力钢筋的直径d>28mm时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7.混泥土浇筑易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段进行。
8.大体积混泥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14d。
9.混泥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10.混泥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差(不含混泥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11.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入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12.大体积混泥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13.超大体积混泥土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采取跳仓法施工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14.大体积混泥土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扫码了解并领取一建资讯及资料


46:32
49:58
51:50
4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