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09:51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其基础做法又有两种做法:
(1)采用偏心式基础
这种方式多用于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它要求地基承载力比较高,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很大,基础偏心不致影响整个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低层部分基础偏心可能大些,因为它的基础断面尺寸相对小些,使两侧基础偏心较为合理。
(2)交叉式基础
这种做法也称为跨越的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才用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梁的位置,跨数,跨度确定下来,然后根据墙体传下来的荷载计算出梁的弯矩剪力,在根据剪力的大小与地基承载力来确定墩的尺寸,墩与墩之间应完全分开,如果需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做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悬挑做法
要求沉降缝一侧纵墙端为悬挑基础,纵墙端部没有承重横墙,这种方式灵活性大,结构布置比较简单,适用于地基情况,但建筑构造处理比较复杂,它须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实际上,我们也可把悬挑基础设置成悬挑梁,与墩式基础结合起来用,这样纵墙端部也可是承重墙,它能更好地满足建筑物的构造要求。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