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结构设计 > 正文

结构设计资料: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地震作用应如何取值

2016-06-30 08:38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新规范定义的地下建筑仅局限于单建式建筑,不包括地下铁道和城市公路隧道。单建式地下建筑可用于服务于人流、车流或物资储藏,抗震设防应有不同的要求。地下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方向与地面建筑有所区别。

(1)水平地震作用

对于长条形的地下结构,与其纵轴方向斜交的水平地震作用,可分解为沿横断面和沿纵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一般不能单独起控制作用。因而在按平面应变问题分析时,一般可仅考虑沿结构横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对于地下空间综合体等体型复杂的地下建筑结构,宜同时计算结构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竖向地震作用

对于体型复杂的地下空间结构或地基地质条件复杂的长条形地下结构,都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结构破坏,因而在7度及7度以上,也有必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3)抗震验算

地下建筑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截面承载力和结构变形验算。考虑到地下建筑修复难度较大,对于不规则的地下建筑以及地下变电站和地下空间综合体等,尚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计算可采用新规范5.5条的简化方法。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取1/250。在存在液化危害性的地基中建造地下建筑结构时,应验算其抗浮稳定性,必要时应该采取抗液化措施。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soso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