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11:23 建设工程教育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新的抗震规范第8章,对多高层钢结构及设计有明确要求。
10.1钢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原则1.除了特殊的、平面作用明显的结构外,一般钢结构应采用空间分析;
2.钢柱的长度系数按梁柱刚度比确定,但有局限性,所以程序设定了人工调整,考虑P-△效应后长度系数仍应按要求计算;
3.一般钢结构应取有侧移设计,对层间位移小于1/1000的结构,可以按无侧移设计;
4.抗震规范第8章,对柱、支撑、梁其长细比、高厚比、宽厚比是强制性规定,所以必须满足;
5.材料强度与截面的厚度,但极限强度fay与厚度无关;
6.设计应满足基本的强度应力、稳定应力要求;
7.一些特殊的验算,目前程序已暂时关闭。
10.2特殊情况的处理1.越层柱、支撑的输入,需节点对位,支撑应注意铰接的修正;
2.交叉支撑的输入,计算时支撑的计算长度、长细比等,程序没有按中间有节点处理,所以需自行修正;
3.对高层钢结构,TAT在特殊支撑中,可以定义:中心支撑的种类,程序对不同的中心支撑乘以不同的放大系数;
4.按中心支撑、偏心支撑控制限值;
5.对钢柱考虑0.6的轴压比限值;
6.对钢角柱、框支柱、托柱梁,地震内力需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
7.注意坡梁、错层梁、层间梁的定义不要跨越层高;
8.弹性节点、弹性楼板、板厚为0等的应用。
9.局部振动、振型数的正确选择。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