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施工复习要点:连续主梁悬灌段施工
(二)连续主梁悬灌段施工
1、挂篮设计方案
悬灌施工采用三角垂直轻型挂篮,该挂篮液压驱动,整体前行,主梁模板一次走行到位,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两个主墩上各安设两套挂篮,同步施工。
该挂篮由下列系统组成:主梁系、外侧模系、底模系、内模系、悬吊系、锚固系和走行系。锚固系包括主锚和底锚。主锚是利用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筋通过连接器将主梁尾端锚固在箱梁顶面上。底锚是指用后锚杆将底模后托梁锚固在箱梁底板上。走行系包括牵引油缸、轨道梁、走行轮和反扣轮。轨道梁利用竖向筋锚固在箱梁顶板上,逐节倒替依次向前移动,走行轮和反扣轮沿轨道梁前移。浇筑混凝土时,打起主梁支撑,使走行轮不受力。为保证各梁段混凝土拆模后外表光洁美观,外侧模全部采用新钢板加工制作。
2、挂篮拼装及试验
0#段现浇完成后,进行挂篮拼装和试验工作。
挂篮拼装:挂篮拼装时,采用塔吊吊装小型构件,工序如下:将轨道梁安装在预定位置,并调整固定好;吊装主梁,安装反扣轮和走行轮,作主梁锚固;拼装主梁的立柱桁架,安装主梁斜拉带,根据主梁预拱度张紧斜拉带;吊装后横梁、前横梁和走行桁架,使主梁构成一个稳定体系;安装前吊带;拼装底模,前托梁、后托梁和纵梁及模板组成一个底模系整体后,由两台10t卷扬机分别吊起前、后托梁的两端,一次起吊到位,前吊带与前托梁连接,后托梁则锚固在箱梁底板上(底锚);0#段脱模后,外侧模前移。安装内模及其滑梁,调整模板,整个挂篮安装完毕。
挂篮静载试验方法:挂篮静载试验采用底模加挂水箱逐级加载方法,墩顶两侧对称进行。选择多个受力点,用钢丝绳滑轮机构进行荷载分配,总荷载为最大节段重量的1.25倍。首次加载50%,第二次加载至75%,最后加载至100%.每一级加载后持荷20分钟,并对挂篮全面检查,作好记录,情况正常后,再进行下级加载。加载方式是水泵抽水进入水箱。试验人员分工负责,统一协调,遇有紧急情况,保证水箱及时放水,挂篮卸载。试验目的是检测挂篮的应力和变形,并消除挂篮非弹性变形,实测弹性变形量,同时为1#段立模高程提供依据。试验时用应变仪测量应力,用水平仪观测变形,其结果符合挂篮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施工工艺
在0#段安装挂篮,作主锚和底锚→主梁打支撑(走行轮卸载)→作挂篮静载试验→调整模板浇筑1#段混凝土→纵向预应力穿束张拉→前吊带、底锚杆卸载→脱模板→铺设轨道梁→落下主梁支撑→走行吊带吊起前后托梁→解除主锚→检查走行轮、反扣轮和液压牵引系统,清理挂篮前行障碍,做好前移准备→启动油缸,T构两端两个挂篮对称前移→挂篮走行到位→先作主锚和底锚→打起主梁支撑→调模就位,绑扎钢筋、管道,浇筑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进入下一循环。
4、悬灌施工流程
钢筋制作与绑扎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钢筋无锈蚀、无污染,焊接牢固,安装位置准确,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严防露筋,纵向筋各节段预留长度不小于45d(钢筋直径),接茬钢筋全部焊接并使接头错开布置。
纵向波纹管逐节安装,安装时保证接头处密封严实,在接头左右各20cm宽度范围内,先缠一层黑胶布,在黑胶布上包三层塑料薄膜,再缠一层黑胶布,并用22#铁丝捆扎结实。
每个梁段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再对挂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各部分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标高、中线再进行一次复核,复核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为保证梁体质量,每个梁段均采用一次灌注完成。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平衡浇筑施工,T构两端不平衡重严格控制在25%之内。浇筑梁段混凝土前,将接茬处的混凝土面凿毛后用高压水冲洗,并且使悬浇段模板与已成梁段紧密结合,浇筑混凝土时,从前端开始浇筑,在根部与已成梁段混凝土连接。并按先底板,然后腹板、顶板的顺序,左右对称浇筑。底板顶面在初凝前抹面,顶板混凝土初凝前拉毛。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大于500kg,坍落度不大于16c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筑工艺。
底板混凝土较厚,分两层灌注捣固,腹板、横隔板混凝土厚度较薄,高度大,且钢筋密集,混凝土入模振捣困难,采用串筒或泵管接近混凝土面和腹板内侧开侧窗灌注方法,保证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5m,振捣厚度不超过30cm;顶板混凝土较薄,面积较大,灌注时分块进行。
混凝土入模及振捣过程中,为保护波纹管不被碰瘪压扁,混凝土未振实前,不准操作人员在混凝土面上走动,避免管道下沉导致混凝土“搁空”、“假实”现象发生。
梁段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薄膜和篷布覆盖,洒水养护。
挂篮安装预埋锚栓孔保持位置准确,以保证下一循环挂篮的准确就位。
